首页
> 山东会计信息专题 > 人才培养 > 学员风采

培训小结--企业2期吕洪涛

发布日期:2012-12-10 00:00 浏览次数:

 

培 训 小 结

吕洪涛

为造就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企业会计人才,全面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2011年山东省启动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按照既定计划,企业类第二期选拔、培养工作自2012年开始,为期三年,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两种形式,其中集中培训每年两次,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具体承办。经过严格的审核、笔试、答辩等环节,我有幸入围第二期企业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对象,于11月2日至11日来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了第一次封闭式集中培训。

初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立刻被优美的环境所吸引。这里三面环水、景色怡人,错落有致的建筑、生机盎然的植被、静谧通幽的小径、闲庭信步的孔雀、追逐嬉戏的天鹅,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读书与休憩,堪称绝美享受。而“公正柱”与“不做假账”的校训,为优美环境再添亮丽景色,昭示着所有会计人应当具备的执业操守,也提醒着我们所肩负的崇高使命。

10天的在校学习,短暂而充实,紧张而有序,严肃又不乏活泼。省财政厅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为搞好培训,在课程安排、师资选配、组织管理、学员生活起居方面都作了精心布置和准备。综观整个培训,重点突出、亮点纷呈,一是知识面广,内容涉及财务、会计、公司治理、法律、组织领导、传统文化等领域,信息量大,前瞻性高,专业性和相关性紧密结合,引导学员们既要“专”又要“博”;二是针对性强,贴近企业财务工作实际,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剖析,加深学员们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三是形式多样,依托拓展训练、专题讲座、案例讨论、观看视频、分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展开,尤其是专题讨论,调动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也为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个人观点提供了平台,借鉴与吸收、交流与碰撞,提升了思辨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四是管理严格,课内的考勤点名、淘汰机制、分组作业,课外的培训小结、读书笔记、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等一系列举措,让学员们都有一种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压力感。想来也应当如此,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作保障,如果不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平时多学些、学深些,又何以担当会计领军人才的重任呢?

一、所学课程及心得

(一)公司财务:战略与决策(贺学会教授主讲)

主要学习了资本成本、融资模式、资本运作、公司估值、风险管理与套期保值等内容。贺教授功底深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特别善于将复杂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彰显大家风范。突出要点、删繁就简、化繁为简,把复杂的问题通俗化、大众化,是方法,更是水平和能力。日常工作中,我们向上级领导,特别是没有学过会计的领导汇报专业问题时,让他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握问题的实质,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恰恰需要这种技巧吗?贺教授的讲解,对我的启发特别大,一是知道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α、β可方便地用EXCEL中的stdev函数和slope函数求出,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计算难题;二是深化了一个认识:由于机会成本的客观存在,公司有利润未必等于创造了价值,只有实现超额收益才谈得上价值创造;三是金融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到一个国家或政府、中到一个组织或企业、小到一个家庭或个人,只要存在经济往来,就有金融问题,其主体并非只有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澄清了我原先的狭隘认识;四是学到了许多财会专业用语的英文翻译。

(二)公司治理(刘凤委教授主讲)

主要学习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模式、董事会运作要点、薪酬激励原则、公司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等内容。公司治理涉及面较广,公司的存在,资本是必要条件,有出资就有产权,就涉及公司发展的决策机制和内外部利益冲突问题。如何缓解冲突,协调各方利益,激励和约束股东、董事会、经理层按既定契约来行为处事,是这门学科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刘教授在备课时,下足了功夫,引入国内热点事件(国美事件、西昌电力案例)、准备视频(公司的力量)、提供哈佛案例(CEO该离开了吗)等,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其间还组织学员们分成“两派”就黄光裕、陈晓的作为进行辩论,整堂课生动而深刻。通过教授的讲解,我认识到随着中国企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迫切,其核心是契约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规则意识,追求的目标是制约平衡下的高效率。在讨论哈佛案例时,三组组长石本军为了准备资料一夜未眠,当第二天洋洋洒洒数十页的见解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学员无不为其求索精神所感动。

(三)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赵春光教授)

重点学习了较难理解的几个具体准则,并对财政部近期发布的薪酬准则讨论稿、公允价值准则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学术气氛相当热烈。学员们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十分重视、准备相当充分、发言也非常踊跃。赵教授还对会计实务中容易模糊的一些具体问题阐述了观点。

(四)其他课程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张骏教授主讲),张教授讲解透彻,民法理论与企业法律实务贴合紧密,并且语言诙谐幽默,同学们的笑声不绝于耳,大家被张教授的智慧和功底深深折服。组织行为与领导力(黄彪教授主讲),主要涉及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制度及其创新、降低组织运作成本)、领导行为与领导者(领导与管理、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质、有感召力的领导者的四种特质、领导类型的分类、决策的性质与战略思维)、领导方法(主要是如何对下属激励)、团队建设与团队角色(介绍了团队角色理论以及如何塑造高绩效的团队)等内容,听后收获很大。周易选读(刘康德教授),主要介绍了周易的基本理论、易学历史与文化以及占卦基本要点等。

二、体会与收获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有以下启发:

(一)过程与结果

开班式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李院长勉励我们说“过程是痛苦的,结果往往是愉悦的;过程是愉悦的,结果往往是痛苦的”,一语道出了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前半句,告诫我们成功从脚踏实地的奋斗而来,求知做学问尤其需要稳住气、沉下身,忍得住寂寞,耐得了痛苦,要持之以恒,艰苦登攀。由此,我想到冰心的一首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们参加为期三年培训,何尝不需要这种历练?一边是组织的重托和紧张的学习,一边工作和家庭,期间必然要处理好多种矛盾。完成学习目标,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极有可能是艰苦的,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在艰苦中昂扬奋进,三年后才越发感到愉悦和荣耀!

(二)团队协作与木桶理论

拓展训练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了一个名为 “七巧板”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小组中每个人要完成各自的任务(用七巧板拼成规定的不同图案得到不同的分数,以评价任务完成的好坏),7人当中6人负责拼图,1名组长负责团队的协调(只能从事物品传递,不具体拼图),6个人的得分之和就是小组得分,得分越高越好。结果我们组得分不高,原因在于前半程大家只顾忙着完成自己手头的任务,没有顾及团队目标,也没有静下心来仔细研究规则,等悟到其中的“窍门”时,所剩时间已不多。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一个团队里成员间的协作极为重要,而组长最关键,就是要“抓大事”?在了解、利用规则的同时,统筹协调资源带领大家更好完成团队目标,要点有三:其一要清楚团队目标,其二要避免多人在重复同一项劳动,其三要用人之长,将最复杂的任务交给最有可能尽快完成的那个人去做(这个人由于承担此任务,个人得分可能最低,但一旦完成小组得分就较高)。小游戏,大道理,推而广之,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是核心,其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发挥协同效应,统筹有限资源,力争团队利益最大化,实现1+1>2的目标。另外注意到,这与我们熟知的“短板理论”相悖,但不能说“短板理论”是错的,因为任何理论都有假设,环境变了、目标变了、规则变了,策略和方法当然要变,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拘泥于某个现有理论。

(三)次优理论与持续创新

  贺教授在讲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告诉我们,此模型的应用有几个前提,而实际工作中这些前提是不存在的,这个模型之所以还在广泛应用,是因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模型来替代它。我的理解是,正因为存在次优理论,才激发人们去持续创新,不断追求更优理论乃至最优理论。财务也好、会计也好,包括其他一些社会管理学科,称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因而创新是必要的,而且也应该是持续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不朽灵魂。撒切尔夫人曾说,“过去100年来,影响世界的重大发明有151件,没有一件是中国的”, 虽然我们无从考究“影响世界的重大发明”的标准是什么,具体是不是“151件”,但此言所反映得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原发性创新很少确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猛,去年GDP跃居世界第二,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但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实践证明,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而我非常赞同落实“转方式、调结构”先要 “转观念、调思路”的观点,就是要勇于自我否定,将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让创新成为经济科学发展的强劲引擎。作为高端会计人才,结合本单位实际,最大限度地运用新观念、新理论、新经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收获了思想,结交了朋友,也时常被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理论功底所感动和折服,被学员们求知若渴、奋发向上的积极状态所鼓舞和激励。同时,通过与老师、同学们的接触和沟通,也深感自身在学习态度、吃苦精神、学习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距。原先认为,高级职称考试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资格也拿到了,已掌握的财会知识应付工作早已游刃有余,学习上可以歇歇脚、松口气了。通过这次培训,才真正认识到这种自满、浮躁的心态是多么无知和可笑,有多么危险。第一次校内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没有丝毫理由可以停下来,也没有丝毫理由可以放松。为适应时代发展,为不负高端会计人才的使命,唯有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