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会计信息网-带着梦想出发--企业2期马强

发布日期:2012-12-14 00:00 浏览次数:

 

带着梦想出发

马强

时间飞逝,一转眼都工作十多年了,十几年前那个年少轻狂的我,都已成为孩子他爸。期间虽然我又考取了半脱产的研究生,并取得三个注册资格,但总会有不知道财会专业人员的出路在哪里的,一种找不到方向的失落感。激情燃烧的火焰,眼看就要熄灭。就在此时,我有幸成为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后备)二期的一名学员。从11月1日入校,到11月11日离校,第一次集训时间只有短短的10天,可是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看着80后的同学在班上激情飞扬的演讲,60后的老大哥晚上9点还图书馆用EXCEL求方差。自己深感惭愧,压力山大呀!各位老师精彩的授课仍在耳畔激荡,同学们聚精会神聆听老师讲课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感谢山东省财政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鲁信集团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对会计行业和会计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带着梦想继续前行。

本次学校安排的教师阵容可谓豪华,据考证部分课程的授课老师与全国会计领军班相同,培训的内容涉及金融、法律、会计、企业管理和人文等多个方面包括: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一铭团队组织的团队建设与拓展,上海对外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贺学会教授讲授的《公司财务战略与决策》,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刘凤委教授讲授的《公司治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赵春光教授讲授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张骏讲授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上海经济干部学院黄彪教授讲授《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复旦大学刘康德教授讲授的《周易选读》。本次培训的信息量非常大,以下结合各位专家的课程,选取几个点,简要将本人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超额收益必然存在(公司财务战略与决策)。从宏观层面,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的成功运用都是以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为前提。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即允许经济主体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完美市场假设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因此注定存在超额收益。从微观层面,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供不应求。周期性行业获得的阶段性超额利润属于这种类型。景气度高峰来临时,需求急剧上升,萧条期大幅降低的产能使供需产生巨大落差,形成严重的供不应求。这时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获得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2.成本领先。规模经济是这类企业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战略依赖于优秀的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规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3.垄断经营。利用进入行政法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效应等建立起强大的壁垒,把新的竞争者挡在行业之外,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拥有垄断经营的企业包括行政垄断、品牌垄断、自然垄断和技术垄断等。一些专家认为,巴菲特能持续取得超额收益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安全边际,不是长期持股,也不是集中持股,而是关注企业的核心价值。我个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关注企业是否具有垄断性。

二、决策应关注机会成本(公司财务战略与决策)。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沉没成本,它指的是已经付出的或已经承诺的、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当前的选择决策来说是不可变的成本。沉没成本的历史性和不可变性决定了它在选择决策过程中处于次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当我们做出一种选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得到了什么,而且还要考虑放弃了什么。机会成本虽然是隐性的,有时甚至是不可确定的,但它却是我们做出理性选择的基本依据。机会成本可以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测算。

三、应当鼓励“吹哨者”(公司治理)。商人追逐利益,本无可非议。亚当?密斯曾说过:“我们的晚餐并不来自于屠夫、啤酒酿造者和面包师的善行,而是源于他们对自我利益的追逐。”可见逐利不但无可非议,还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但是人类历史也证明,这种自私的逐利本能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露出狰狞的一面。依靠公司内部治理并不能完全控制贪婪,因此需要依靠法律来治理公司的社会行为。但法律的程序性要求通常很高,使得法律监管常常失位,因此美国社会里有鼓励“吹哨者”的社会氛围。所谓“吹哨者”指的是内部知情者检举揭发自己所在公司的不道德或非法商业行为。在中国商业社会道德底线被一再突破的情况下,美国的“吹哨文化”尤其值得借鉴。内部的“吹哨”往往可以唤醒公民的公德意识,防患于未然,也更能使公司的决策者在利益和道德博弈时有所顾虑。“吹哨者”们或许并不都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如同屠夫、啤酒酿造者和面包师那样,动机源于对自我利益的追逐,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享受美酒佳肴。法律重赏+“吹哨者”+诉讼=治理方案,这一方法虽然未必能解决中国商业社会的所有痼疾,但却不失为一把高悬在公司内部的利剑。当道德在利益面前倾斜,还要靠利益去找回平衡。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的故事也说明是这个道理。

四、解决了不满意并不意味着满意(组织行为与领导力)。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相似之处,即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五、周易的的阴阳哲学思想(周易选读)我们今天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象,由阳爻“?”和阴爻“- -”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周易的理论基础就是伏羲八卦,以及八卦身后的阴阳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先哲们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阴和阳各是一类属性以及这种属性所具有的特征。任何事物之中都存在着阴阳两方面,它们互相对立、互为根本、互相消长转化,而且在一事物中存在着多种这样的对立统一,但只有一种是最重要的,决定着这个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阴阳相互感应、相互作用过程中构化成了万物,阴阳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和基本规律。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总结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和阴阳在哲学思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财务报表中所提供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之一,就是便于使用者理解(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它要求对于一些涉及复杂事项的信息,因其对使用者经济决策需要的相关性而应列入财务报表。不能仅仅以可能使用者难以理解,或会计处理过程复杂为由而将其排除在外。在班上对于职工薪酬准则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中,本来的方向是从理论和实践中看看征求意见稿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但很多同学把讨论的重点放在本准则实施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和会计人员工作量的增加上,从而得出新准则暂不可行的结论。这反映很多同学对会计准则的一些基本理念还是把握不准,当然这也包括我。

七、公法以国家为本位,主体不平等;私法以人为本位,主体平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公法强调法律实质,以权力为轴心,严守权力法定的定律,一切公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从法律中获得其来源,国家机关不得行使法律没有授予和禁止行使的权力。私法强调法律形式,以权利为核心,适用权利推定的逻辑,就是不禁则许,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即可行。《物权法》下,动迁属于公法范畴,但动迁补偿属于私法范畴。目前我国现实情况是公权力过大。

目标在前方,路在脚下。处在这个大变革、大发展时代的会计人,要想真正成为高端人才,除了要关心会计专业领域内的发展动态,还要关心所在行业的趋势动态,要了解国家大事、世界大事,要跳出会计看财务,实现从会计师向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思维转变。第一次集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开始,我将带着梦想出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前行。

最后再次感谢山东省财政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鲁信集团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