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会计信息专题 > 人才培养 > 学员风采

培训小结--企业2期段晓旭

发布日期:2012-12-06 00:00 浏览次数:

 

培 训小 结

 

段晓旭

 

11天的校园生活象颗种子一样种在我心底,而在校的点滴的感悟思想的碰触又像风像雨,悄然留下倒影,不断的掩藏不断的发酵不断的沉淀,只待邵老师一声催告破土而出,在我的秃笔下描摹速写还原那偷来的闲暇、那纯粹的校园生活。这次重回校园,对我而言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培训经历。有别于以前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再教育,这次学习是从“要我”到“我要”,没有应付,大家都像海绵一样靠近老师靠近同学,吸收知识的养分。真的是体现了我要学习。

对财政厅举办的高端人员培养计划,经过这11天,心底涌出由衷的感谢,这种感谢是纯的,没有丝毫的奉承。高度重视、精心安排从稿纸上落实到这11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从经费上支持、下文到单位,省国资委张静同学介绍她们将会计高端人员培养纳入单位人才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绩效考核,使得所在单位真正重视,我们才得以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全心身的投入学习。说实话,刚开始我对高端人员培养不了解,报名时还想好歹职称职业资格大都考了,怎样又要为了考试而考试,等这11天过去了,感觉到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象头脑风暴一样席卷颠覆了我的初念,所以唯有一声真诚的谢谢和用心学习才能道尽我的感恩。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也颠覆了我对校园的认知,刘惠萍同学对学院的描绘很全面、很系统,对我触动最大的也是文中提及的服务外包。专业化职业化的餐饮物业外包服务为上国会增色不少,同样也让参与各方都分享了社会分工的效率。这样不会出现大学中炊事员比教授分房要靠前,也不会出现学生罢吃抵制食堂的苍蝇和寡淡,那是我的九十年代大学生活的经历。服务外包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成为市场主体,通过交易,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自己的蓝海。

刘凤委教授上课时讲到了分工是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从亚当斯密的制针作坊里,一个工人单独完成全部制针作业到分工序制针,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80倍。分工带来了技术进步,解决了效率问题,但同时分工引致了交换也就是交易。分工是一把双刃剑,提高了效率,同时带来交易费用。每一个市场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权衡效率和交易费用成为决策的不二命题。就像我们在外出就餐的方便美味和地沟油的食品安全中不断选择一样,这种决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上课的讨论犹言在耳,CEO该离开了吗和国美控制权之争的案例,主要也是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中职业经理人和股东的分工与交易问题,股东聘用了企业家,目的是用其专业胜任能力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让渡部分权力给职业经理人同时带来了交易费用的问题。公司治理问题主要是通过制度化的安排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费用。我们的同学大都是省属或央企在山东的国有企业,在交流中,尤其是班级QQ中,对国资委的管控微词颇多,也让我们的班长陈江光同学很受伤。陈同学留言中提到所有者代表和国资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也让国资委很两难。从国外的阿思达公司,到香港上市的公众公司国美,再到省属国有企业都面临着公司治理问题,只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晰造成的代理问题更严重。我们先看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再退回案例看看股权治理中职业经理人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教授讲义中提到的科斯定理就表明产权界定的功能是节约交易成本。科斯从研究经济的外部性问题入手,论证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帕雷托最优。而现实世界交易是有成本的,在不同的产权制度下,交易的成本可能是不同的,因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可能也是不同的。也就是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所以对产权制度的选择中交易费用是衡量其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科斯定理从根本上明确产权对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的决定性作用。产权界定的功能是节约交易成本,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而是产权。只要有了产权,人们自然会“议出”合理的价格来。这里产权明晰是前提,产权交易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途径。科斯定理的世界里将政府的作用限定在最小范围之内。政府只不过是使产权明晰,然后是交由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将科斯定理落地到国有企业治理中,企业和政府边界不清,股权的产权不明晰,也就是拿股东的钱去办政府的事。同时股权集中但常常缺位,容易产生公有牧地的悲剧和内部人控制,所以同学在论坛中提到国有企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所以我支持朱?基总理时代的陈卖光现象,对市场竞争程度强的行业而言,国有产权的决策效率偏低,也就是交易成本过高。将产权从人人所有的国有落地到私人所有,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因为私人产权减短了委托代理链条,降低了交易成本。

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和现代公司的发展历程,都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职业经理人和公司这种组织形式唇齿相依的关系。这是社会分工使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而这种社会分工带来了委托代理关系,当分工的效率大于交易成本,我们才会选择专业分工。分工是一起如何做大蛋糕,交易成本是如何分蛋糕。降低交易成本,最大化的分享专业分工的效率是每一个公司利益相关者要做的经济人决策。陈黄之争深刻印证了我们身处科斯不完美的交易世界,交易是充满摩擦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了产权的重要性。蛋糕做大了,怎样保证自己分得的蛋糕比以前大,是产权的资源配置结果问题。如何信守自己的产权边界,不被别人侵犯是每一个公司内主体面临的现实的治理问题,大股东、小股东、经营股东和财务投资者、债务资本、职业经理人、员工无人能出其右。在公司这一现代化的组织机构中信守自己的产权边界,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是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命题,而在公司内部各个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制衡、甚至妥协是公司实现次优选择,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治理道路。只有共融共生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蛋糕,产权边界清晰才能分得更大的份额。在国美控制权之争中,增发、吸收新的股本、经理人激励、董事任命这些属于股东的权力,股权的产权边界出于决策效率的考虑让渡给职业经理人时就面临交易成本的不确定性,道德意义上的信任如何落地到契约化的法律安排是股权治理的不二命题,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以上是对这次学习中最感兴趣的公司治理问题的整理。同时这次学习还有很多课程给了我头脑风暴,思味良久。首先是团队协作,主要体现在拓展课程中。在一个随机产生的团队里明确团队的使命,选出领导者,建立分工协作和沟通的机制从而达成目标。这些问题看似学术,却渗入我们学习生活的点滴。有些同学就思路很明确,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在团队中寻求自己的定位,参与团队建设,体现小我,去和他人合作,更好的达成自己和团队的目标也是挑战的命题。在沙漠求生中我的思路模糊而不坚决,在团队中没能影响团队只有被影响,虽然团队协作是次优解,但如果我思路明确而坚决那我们团队能做到更好。在传递信息中我们团队一次也没传到,有一次到我这里断了,在学校时我拘泥于规则的不完善,同一个数字不同的人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会意阻碍了信息的传递。是我太笨,不会变通,为什么就分不清不同写法的“1”呢?那规则的作用呢?规则不是过滤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指向同一个结果吗?那就是规则的问题啦,我很纠结,如果再来一次我们会成功吗,我还是没有信心。到了机场和修玉峰同学交流,他讲到他们团队是分别信息点一个个传递,突然醒悟到我们的传递使得团队中只有两个人在工作,其他的人都只是在等待,而他们的信息分解使得任务在时间上可以重叠,在个体上可以继起,最大的减少了等待的时间,所以效率高,同时信息丢失少。书写规则不清是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团队的任务分工和工作机制才是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在当时就被我们否决了,到失败时我也没想过,这就是思维的定式吧,而拓展课程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定式,拆开思想的墙吧。

再者授课老师们的博学很让我艳羡。尤其是张骏老师在诙谐的现实题材中随口带出的庄严法条,亦庄亦谐的讲授让我当时就在心中叹息,做个思想富足的人是多么的好。在对某个问题一知半解,穷尽所有解释与他人听时的那种急切和无力,在工作中我常常碰到。在这次学习中的辩论中我又一次面临了这种尴尬,想用交易成本来解读国美控制权之争,但又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词不达意。之后很多同学说只记得我说的很长,没听懂什么,对方也只是懵了。所以在我的学习感受中又一次拾起这个话题,用写的总是好一点吧,我对自己说,也算对辩论中不足的一点补救吧。当贺老师说到学者就是将老百姓都懂的事情表述成都不懂的定理时,当他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一针见血时,就像扎了我一下,这才是真正的治学真正的大家吧。当黄彪教授说他年近70,说到他的管理咨询实战经历,知识的丰富带来思想的富足,这样的人生才不枉活吧,当时我这样对自己说。我也只能在艳羡叹息之余,吸收他们的养分,让自己的脑子更肥沃点吧。

对老师是高山仰止,对同行的伙伴的感受真的是很荣幸很高兴。在学校的学习和争论让我看到了大家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信仰。本来去的时候我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有所怯意,11天的学习让我们都回归了纯粹,纯粹的学生纯粹的学习。尤其是赵春光教授的准则讲解中同学们交流各自企业情况时,我很惭愧,对马文波说自己单位的会计业务实在太简单了,如果到了同学们的单位可能都干不了。这是实话。怎样能学以致用有利于本职工作,怎样跳出本职工作提高自我,做个合格的会计高端人才,我很惶恐。所幸有你们同行,我亲爱的同学,和你们横向的比较促进自己纵向的提升吧,这是我要的。当然纵向的苗条我也要的。

回来的QQ论坛中大家的发言热烈,尤其是刘慧萍同学的好学好思考,又很扎实,能将所思所想落到笔下落到调理清晰的文章,我很佩服。灵光一现的想法大多数人都有,能将其整理记录发扬的却不多,所谓的知易行难,我就缺乏这种主动这种扎实,梳理的过程更是一种汇总和提升,也正是我所缺乏的。又懒又爱拖的我以后要不潜水多发言多动笔,向刘慧萍学习,还有汪学军等等楷模。

动笔时是2012年的11月19日,是老师的最后通牒日期,我在家里拿出电脑,连输入法都被坏家伙弄没了,不知道妈妈是机盲吗?而且还腻在身边扭来扭去,点评妈妈写的每一个字,指着班级照片问东问西,傻乐着,不知道3000字对妈妈来说山高路远吗?上组织行为课的老师说“我要”和“要我”的区别,我在心里暗暗决定这是写给自己的,是我想要写的,不是也许是肯定的散漫、跳脱,没有中心思想,没有条理,没有逻辑,但是我的所感所思所想。可是邵老师会给我几分呢?打鼓中……

现在已是2012年11月20日,谢谢财政厅的领导,谢谢学院的老师,谢谢我亲爱的同学,有了你们的一路相扶相携,做个知识扎实、思想富足的人一定会在明天。我相信,我也会努力的,加油!一起加油吧!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