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财政以民生保障为抓手,用好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积极推行民生财政,及时回应广大群众的需求期盼,改革红利让百姓均沾,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精心织密民生保障网,赢得群众点赞。
一是筑牢民生底线,强化社会保障。切实强化低保群众动态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我市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月38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年2600元。截至九月份,共拨付低保资金3080.6万元。此外,根据市民政部门提供的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的信息资料,及时兑现对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每户每月15度免费电量款,现已兑付资金189.76万元。
二是创新扶持方式,聚力精准扶贫。不断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资料,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在贫困村发展致富产业,如“差价送驴”、“送羊还羔”、“送兔还崽”等产业扶贫项目,确保到村到户,直接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因地制宜确定脱贫路径,在产业开发项目筛选上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结合镇村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选定做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此举惠及我市省级贫困村43个,贫困户6517户,截至目前,已拨付财政资金134万元。
三是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今年新招收123名中小学教师,师资力量得到加强。继续强化校舍标准化工程建设,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财力,2015年前三个季度共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确定建设项目21个,预计投资4597.71万元,建筑总面积4.83万平方米。
四是加大文化投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一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三送下乡”,投入资金70万元,为333个农家书屋增添书籍5万余册;投入44.7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通过民间放映队将电影送到农村,送进农家;拨付18万元专项用于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经费,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五是加大环卫投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扎实细致做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目前已建成8个垃圾转运站、8个污水处理站、3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和1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同时,为进一步降低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市财政扎实做好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及“黄改绿”补贴资金审核发放工作。截止目前,共对330辆报废黄标车、32辆“黄改绿”车辆进行了资格审查和补贴发放,补贴金额近3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