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财政动态 > 济宁

济宁市财政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构建多元化可持续民生服务大格局

发布日期:2016-10-14 00:00 浏览次数:

紧紧围绕惠民生、促发展,济宁市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打包政策措施,转变投入方式,推动民生领域投融资创新,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放大政府引导基金乘数效应。加快推进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运作,首期设立5只子基金,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政府出资4.7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本15.3亿元,放大基金乘数效应3.3倍。其中,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2亿元,重点支持社会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立天使投资基金1亿元,着力支持创业创新,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把PPP模式作为支持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截止目前,全市储备PPP项目82个,总投资979亿元,涉及医疗、养老、文化、教育、农业、水利、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多个领域,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民生项目发展,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拓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创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将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的300多项服务内容纳入政府购买范围,重点在养老、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试点,实现由“养人”向“养事”的转变,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扎实开展融资增信试点。在市级和任城、曲阜等5个县市区,探索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通过设立财政担保金和共保基金方式,筹措资金3500万元,吸附银行贷款8515万元,有效破解了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对民办的教育、文化、体育等新上项目银行贷款,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财政贴息,贴息期限为1-3年,在省财政贴息70%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再各给予15%贴息,有效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了民生项目建设存在的难题。

努力争取政策性贷款支持。与市直有关部门主动对接,坚持上下联动,共同研究争取对策,形成对上争取的强大合力。通过共同努力,争取国开行棚改专项贷款授信14亿元,累计争取44.65亿元,11541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有效缓解城乡居民住房难问题。

 

信息来源:济宁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