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财政动态 > 聊城

临清辉煌灿烂“十二五” 农业开发展新姿

发布日期:2016-03-18 00:00 浏览次数:

临清市是1988年国家首批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县市之一,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临清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努力拼搏,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开发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如今临清市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已经从传统农业的小散模式向整体与精准的农业综合效益迈进,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临清市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一、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农发项目累计总投资1.12亿元,各级财政资金共投入969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建设产业化经营项目11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临清市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十二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集中投入、综合开发、连片治理的原则,全市项目区共开挖疏浚沟渠355.97公里,新建石料桥185座,新建石料涵1731座,铺设地下管道350.79公里,新打机井并配套361眼,配套旧井890眼,铺设地下电缆417.2公里,建设变压器配电站40座,硬化道路174.37公里,农田林网植树共22.7万余颗。石料桥、涵和砂石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村民的交通运输条件和耕作条件,通过开挖疏浚沟渠、地埋管道以及机电井泵的配套建设,有效的改善了灌排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农业产业化效益持续增加。围绕我市畜牧、养殖、种植等主导产业,共投入财政资金1654.6万,实施项目11个,扶持龙头企业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项目建成投产后,进一步壮大了主导产业,促进了我市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率先实施涉水涉地资金整合。农田建设相关的涉水涉地资金政出多门、管理分散、分配广撒“芝麻盐”等问题,影响着资金使用效果。临清市作为我省首批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市、区)之一,打破资金部门管制,做到资金安排、使用、管理“三个统一”,项目规划布局、标准质量、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建后管护“五个统一”。涉水涉地资金整合主要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土地治理4项资金。这4项资金投向相近,2015年度由临清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牵头建设,项目区涉及3个镇(街道),建设面积6.4万亩,总投资1.27亿元。通过推进资金整合,一是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决策层次。长期以来,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分别由水利、国土、发改、农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行业规划和行业要求组织实施,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各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布局散乱无序。通过开展资金整合,改变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战、分散割据的工作局面,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上升到政府决策层面,促进了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二是提升了农田水利规模效益。按照省里“规模治理、整体推进”的要求,因地制宜确定农田治理规模,成方连片的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三是提升了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标准。我市抓住四项资金投入力度大、政策相对灵活的有利特点,加强对各项扶持政策的统筹衔接,加大投资强度,提高建设标准。我市资金整合项目亩均投资高达1989元,投资额度标准高,效益好,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五、打破工程建设“重建轻管”格局。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工作愈发引人关注。为确保财政资金得到最优化利用,我市农发办多措并举,从根本上打破工程建设“重建轻管”格局。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2013年,我市农发办专门成立运行管护科,安排一名专职副主任,具体负责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运行管护工作。组织一支有责任心、业务水平高、战斗力强、高素质的管护队伍,定期深入项目区巡查,掌握各项目区工程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情况,督促和指导项目建设单位解决问题,落实对损毁工程的维修。

(二)加强管护宣传,增强管护意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宣传栏、群众会议、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法规制度,做到家喻户晓,以增强群众管护意识,调动群众管护积极性,在项目区形成一个建设、使用、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明确管护职责,落实管护责任和义务。在项目竣工验收后,由临清农发办与项目所在乡镇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移交给项目所在乡镇进行后期管护,督导项目建设单位(镇、办事处)成立专门的管护队,并明确一名分管同志具体负责,项目所在村指定一名专职负责人,形成市、镇(办)、村三位一体的运行管护体系,做好对三年内农业综合开发已建项目的检查、维修、管护,临清农发办不定期对其管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制定完善了各项管护标准和具体制度。如:《临清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运行管护意见》、《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运行管护工作的通告》、《临清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运行管护工作制度》等,形成有效的运行管护监督方式和管护激励机制。在制度上明确工程管护工作重要意义和职责范围,同时在实际管护实施中完善和细化可操作规程。

截止到2015年底,临清农业综合开发已完成的管护工作有:青年办事处项目区、康庄镇项目区、魏湾镇项目区、八岔路镇项目区的春季农田林网补植工作,合计补植树木9778 棵;2013年度青年项目区损毁工程的修补工作,共修复石料桥4座,进地涵、过路涵12座;201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省级财政资金项目修复工程石料桥涵工程的修复工作,共修复石料桥涵13座。

六、好评率、美誉度逐年提升。“十二五”期间,临清市连续荣获聊城市农业综合开发综合绩效考核第一名,2014年度老赵庄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更是获得了山东省优良工程的荣誉称号。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信息宣传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宣传政策、总结经验、展示成果,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赢得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来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扩大影响,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社会影响力和营造良好的农发工作氛围。对此我市农发办领导高度重视,连续加大宣传力度,2013年以来,我市农发办累计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表稿件8篇,市级媒体发表稿件40篇,各级政务网站发表稿件130余篇,2014年5月10日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今日报道》栏目播发了我市题为《农业综合开发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报道,2015年12月29日聊城电视台《聊城新闻》节目播发了题为《临清市整合涉水涉地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报道,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对外影响力得到了空前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好评,在临清市争得了一席之地。

“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将始终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生态型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进一步拓宽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临清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聊城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