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我局国库处等处室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克服经济性减收和结构性减税的不利影响,密切与征管部门配合,强化收入调度,实现了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006.3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圆满完成“十二五”收入任务。 一、跨越千亿,再创辉煌,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财政收入跨越千亿元,入选2015年度青岛十大新闻。2010年以来,我市连续跨过五个百亿台阶,今年强力迈过千亿元门槛,这是继2002年收入过百亿后的又一历史性时刻,成为我市财政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财政收入过千亿”入选2015年度青岛十大新闻。据统计,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继深圳、广州、杭州、武汉、成都之后,与南京、宁波一并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在副省级城市中,我市财政收入总量收入排名继续保持第七名。 (二)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逐年提高,对全省收入贡献度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青岛财政收入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16.4%提高到18.2%,平均每年提升约0.4个百分点。既体现了我市对全省财政收入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也佐证了我市在全省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2015年青岛市财政收入增长12.39%,超过全省平均增幅约2.4个百分点;增收111.1亿元,拉动全省财政收入增长2.2个百分点。 (三)县域发展实现新突破,区市级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区市级财政收入实现长足发展,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一是我市6个区市入围全省县区级财政收入前十名,继续保持在省内的领先优势。黄岛、崂山、市南、市北、即墨和城阳分别位列第1、第3、第4、第5、第6和第10。二是我市收入突破百亿元区市增至4个,黄岛、崂山、市南、市北4区财政收入分别为187.75亿、119.01亿、111.37亿和100.07亿。全省全年新增一个过百亿区,为我市的市北区。三是我市所属的四个市全部进入全省县级市收人前15名,其中即墨市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第1。 (四)主体税种贡献度提升,百户重点企业税收平稳增长。2015年全市税收累计完成777.3亿元,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累计完成474.4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1%,比上年(59.4%)提高1.6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百户重点税控企业集团上缴地方税收27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统筹谋划,主动作为,确保完成全年组织收入工作 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面对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各级财税部门围绕全年收入目标,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发扬敢拼敢抢敢为的精神,较好的完成了2015年度组织收入工作。 (一)提前筹划,将收入调度作为组织收入的有力抓手。围绕年初制定的全市收入预算,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总体思路,坚持每月上中旬旬调度、下旬日调度制度,及时掌握各征收部门及各区市收入进度。发挥督导机制对区市和征管部门组织收入工作的导向作用,形成区市为主体、市与区共同推动的收入组织工作格局。 (二)深入挖潜,将收入征管作为组织收入的主要手段。定期召开财政、税收等部门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收入存在的问题。密切联系国地税部门,建立财政收入征管两级联动、部门协税护税信息协作工作机制,针对收入组织薄弱环节,完善征管措施,有效堵塞收入征管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开展专项领域的收入征管,组织“两改房”缴纳各项税费18.4亿元。 (三)细化措施,将收支分析作为组织收入的重要支撑。及时了解全省17地市及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收入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将有关信息第一时间提供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总我市重点税控企业集团纳税情况,分析月度收入中存在的情况和问题,按月汇编预算执行分析手册,供领导决策参考,确保全市财政收入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2015年用“收入过千亿”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各项财政工作又将站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下一步,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力度和成效。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早筹划、早启动、早跟进, 下好“先手棋”,力争实现良好开局。二是依托新上线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及时掌握各项收入入库数据信息,从不同的维度对收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做好收入调度决策支持。三是强化部门协作,依托财源建设工作机制,将政策优势、税源信息和工作合力,转化为实现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