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是烟台市的重要水源地,受水源地保护政策制约,工业经济相对落后,财力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缺口大,主导产业升级缓慢。为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升级资金严重不足问题,2014年以来,栖霞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城市建设、污水处理、农业开发等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产业升级,有效解决了有限的财力下群众对公共服务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打开了投融资体制“创新发展”新局面。 一、以公交站点投入,破解公交经营难题 全市原有城市公交车48部、县内客运班车118部,多为个体业主挂靠经营,存在不按规定时间、线路运营和抢客、揽客等问题,运行服务不规范,群众意见很大。如果采用国有化运营,仅购买公共汽车一项地方财力就难以承受。为此,栖霞市确定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惠”的工作思路,将PPP模式引入城市公交领域,于2013年9月与烟台交运集团合作,由市政府负责设置6条城区公交线路和167个公交站点,由烟台交运集团出资运营,投入了36部新型LNG环保城市公交车,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运营规模,扩大公交运营网络,城乡公交、城际公交相继开行,社会资本共投入资金1.3亿元,投放新型公交车110余辆,有效破解了城市公共交通顽疾,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二、以衍生收益投入,破解公园绿地和城市广场建设难题 公园绿地和城市广场具有投资金额较大、建设期较长又基本没有回报等特点,如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保证这些工程顺利建设,成为政府颇为头痛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栖霞市根据公园绿地和城市广场区域位置较为重要、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和休闲旅游区、交通网络比较发达、人流量较大、所在区域商业潜力大的特点,通过先期规划,充分挖掘这些区域商业、广告、娱乐业、饮食业及地下空间等衍生收益和潜在盈利点,从而盘活绿地、公园、广场等存量资产及其无形资产,以此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以此方式,解决了高铁桃村北站广场、翠屏公园、苹果城公园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桃村北站站前广场通过设立广告牌、固定摊点、停车场等设施年可取得固定租金收益80万元,政府以其20年收益权为底价对广场建设进行了广泛招商,确定了合作建设方,由其全额出资1020万元对广场进行建设,目前正在顺利建设中。翠屏公园、苹果城公园等公共设施项目通过这种模式吸纳社会资本4200万元,不仅节省了建设期的财政资金,而且节约了后期管理的人力物力,一举两得,双方共赢,群众受益。 三、以特许经营权投入,破解污水处理和敬老院项目融资难题 污水处理厂项目同样具有投资金额较大、建设期较长又基本没有回报等特点,如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保证污水处理厂建设,也是政府颇为头痛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栖霞市通过签订20年特许经营协议,采用PPP模式,对桃村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建设,桃村镇政府以价值2000万元的污水配套管网投入,厂区建设及设备安装、运营资金5850万元由烟台郎坤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入,回报方式为使用者付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年营业收入可达792万元,确保投资企业有稳定的收益的同时,保证了项目长期有效运行。 以特许经营权模式,栖霞市又成功解决了松山中心敬老院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松山中心敬老院总投资6080万元,由烟台盛健置业有限公司全额出资设立项目公司具体运作,特许经营期限30年,回报方式是养老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前三年财政年补助57万元,正常年不再补助,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400万元,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能够确保敬老院规范长久运行。 四、以项目资产投入,破解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后管护难题 近年来,栖霞市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31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985万元,开发面积4.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面广、线长,小型和微型工程数量多,容易损毁,“三分建七分管”,维修维护工作量大、投资多,如何加强管护以充分发挥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使其建的起用的上,是全国性的难题。为此,栖霞市把PPP模式引入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护,财政投资形成的资产归政府所有,使用和管护则按照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由项目建设企业出资成立管护合作社,吸纳项目区受益农户为社员,由合作社出资对项目工程进行维修维护甚至根据需要进行改扩建,通过收取水费的方式收回成本并微盈利,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建管模式,不仅保障了建设质量,而且解决了 “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没有人员管、没有经费管、“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等问题,工程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75%,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70%左右,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长期良性运行的有力保障。以2011年官道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凯源水利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由该公司成立的凯源水利专业合作社管护,2013年,该合作社投入自有资金73.2万元,清淤扩建水源工程2处,安装红外线报警和远程监控设备13套,维修管路工程1300米,恢复、清理输水渠道2500米,维修改造提水泵站12座,2014年栖霞市遭遇特大旱情,该项目累计灌溉面积57.2万亩,灌溉用电894.4万千瓦时,节约用水2860万方,受益区域内的农作物产量与往年持平甚至略高。 五、以政府信用投入,破解苹果产业融资难题 栖霞苹果全国闻名,苹果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从事与苹果有关的储存、加工、包装、物流、销售企业和业主成百上千,但受资金链制约,这些企业和业主均处于各自为战的初级发展阶段,难以膨胀规模,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与众多企业和业主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相比,财政专项资金无疑是杯水车薪,如何借助外力成就栖霞苹果证券化,实现栖霞苹果产业质的飞越,成为当务之急。为给栖霞苹果产业创造更好的金融投资环境, 2015年,栖霞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利用PPP模式,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出资3000万元与重庆宜和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的栖霞富农投资有限公司,以合资公司名义出资1亿元设立苹果产业发展基金,同时吸引上海天赋资本等私募基金共同成立规模10亿元的栖霞市有限合伙投资基金。建立产业基金,一方面可大大减轻财政对苹果产业投入的巨大压力,使部分投入逐步从银行贷款、行政拨款变为直接融资,另一方面,产业基金着力培养全市有上市前景的优秀公司,可有效推进栖霞苹果产业健康升级,再一方面,可大大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分担当地银行的贷款风险,为栖霞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3:100,财政资金以小博大,政府信用充分发挥,社会资本迅速聚集,可为栖霞苹果产业的健康稳定升级建立充实稳定的资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