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大局。泰山区结合本区实际,本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度推进政银企合作的原则开展多项具体业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
一是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工作。为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有效化解小额信贷中抵押担保不足问题,增强金融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和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下发的《山东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区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小贷险”)工作。小贷险的支持对象为本区申请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的农业种养殖大户和小微企业。财政安排补贴资金用于对开展“小贷险”业务进行保费补贴和超配风险补偿,所需资金省财政承担70%,市、县财政按7:3的比例分担30%。自2014年小贷险业务开展以来,选择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银行、保险公司办理,同时根据省财政厅要求,将保费财政补贴比例由30%提高到50%,将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截止目前共审核小贷险业务29笔,发放贷款2855万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搭建“政银企”平台,推进“助保贷”业务。企业急需发展壮大,却苦于“无米下锅”,越发成为困扰本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通过借助政府增信平台,政银企联手推出“助保贷”融资模式,设立“助保资金池”,由政府、企业、银行三方按照一定比例出资,投入“助保资金池”,充分发挥政府和银行的整体优势,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开展助保贷业务,能够强化财政、银行和企业的有效互动,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2015年,与建行合作开展助保贷业务,由区财政拨付2000万元,专户储存到泰山区助保贷管理办公室作为风险补偿金用于企业贷款增信,降低贷款风险。建设银行在2000万元的基础上放大10倍,即以2亿元规模扶持泰山区小微企业发展。建行通过降低利率保证办理助保贷业务的企业享受到同等条件下的低利率,降低其融资成本。区财政局协同区金融办、建设银行成立了助保金管理办公室,对本区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综合分析,筛选了近20家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中小企业池”, 其中12家企业按时完成了各项贷款申报工作,共计发放贷款6200万元。
三是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小额担保贷款作为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促进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政府通过基金担保、财政贴息支持、风险补偿、财政奖励等激励机制,实现政策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的有效统一,扶持弱势群体创业就业。主要针对符合小额贷款条件的城乡创业人员和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资金困难,政府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专项存入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的担保基金专户),经担保机构承诺担保,通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一种政策性贷款。目前小额担保贷款对于具备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条件的企业,简化贷款手续,本着“属地管理、就近方便”的原则申请认定。自业务开展以来以来,共认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5家,发放贷款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