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以促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循环发展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力争建设5个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带动农村农业深度融合。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加大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力度,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优势主产区集聚发展。三是发展农村新型业态。积极融入“环泰城都市农业圈”,立足“泰山观光、岱岳休闲”,重点发展工厂化、立体化、标准化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创新商业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上行,支持特色电商镇、电商村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发展。四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将农村产业融合与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各镇街及产业园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集中。加强城镇规划标准建设、技术指导和市场开发,找准城镇优势基础,整合专项资金,依托企业投资,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观光、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推进特色产业与小城镇建设的深度融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推广产业园区和农村新型社区“两区同建”模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多措并举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