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作典型发言的三个地级市之一,经验做法得到较高评价
4月26—27日,201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菏泽市应邀作典型发言,是全国作典型发言的三个地级市之一。
一、会议规格高,参会范围广
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以及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各项部署,交流各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做法、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讲话;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鹤出席会议并就“推动改革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连维良、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出席并主持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部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机构、国务院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典型单位发言代表参加会议。
二、典型发言单位少、层次高
会上,10个单位和地方作了典型发言。分别是:中央政法委就司法体制改革、科技部就科技体制改革、国家公务员局就公务员体制改革、环境保护部就环保督查工作作了典型发言;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就推进改革、上海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就转变政府职能、深圳市副市长就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典型发言;福建三明市委书记就医疗体制改革、湖南株洲市委书记就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作了典型发言。
三、菏泽市改革经验受到高度评价
菏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闫剑波代表市政府应邀参会并作典型发言。闫市长在发言中,围绕“建立‘五个统一’机制,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系统介绍了我市推进和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动因、思路、做法、成效和体会,受到与会各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家发改委连维良副主任指出:菏泽市围绕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理顺和规范公共资源配置全过程,探索建立清单、项目、配置、收支、监督五个机制,健全配置体系,收到了转职能、增效益、促公平、防腐败的良好效果。菏泽市的改革符合中央要求,创新了政府资源配置方式,建立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以及与会代表对我市做法高度关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观念新、做法实、效果好,纷纷表示要前来学习考察。
四、菏泽市改革的典型意义所在
2013年以来,为解决公共资源家底不清、配置随意性强、管办不分、监管缺失等问题,菏泽市探索建立了“一个目录兜底、一个‘笼子’储存、一套平台配置、一个渠道收支、一套机制监管”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一个目录兜底”:设计了收益性、支出性10大类746项公共资源品目目录,开展了清查规范活动,确定了9类418 项公共资源项目、11个公共资源配置市场、11个监管主体。“一个‘笼子’储存”: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联合建库、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公共资源项目库。“一套平台配置”:整合工程、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国有资本运营等交易市场,形成统一的交易平台体系。完善财政投资、有偿使用和获得、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配置形式。引入第三方评估、专家论证机制,除必须采取行政配置的以外,一律实行竞争性交易、竞争性选择、竞争性分配、选择性竞争等市场化配置方式。“一个渠道收支”:建立了公共资源配置预算制度,按照预算执行和市场配置结果,对形成的公共资源配置收入实行统一征收、统一支付和统一监管,并对形成的新公共资源再纳入项目库,形成了公共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收支—资源”闭合循环。“一套机制监管”:建立了财政部门牵头,发改、审计、监察等部门参加的联动监管机制。菏泽市公共资源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加了政府收益,激发了市场活力,实现了公共资源全民共享。其典型意义主要是:
一是在全国率先系统探索政府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为中央顶层设计提供了成功经验。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牵头代中央起草《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指导意见》,专程到菏泽市调研公共资源配置改革的经验做法,形成了调研报告,在充分吸纳菏泽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拟定了《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指导意见》。
二是将配置方式的改革作为整体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抓手。配置公共资源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将有效促进放管服及公共产品供给方式、财政体制等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是将综合效益提高作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围绕政府要办的大事、好事,利用各种形式和方式统筹配置好政府各种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增加政府收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四是将提高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比率作为工作目标,倒逼配置方式、配置形式创新,形成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持续推进机制,不断提高配置绩效。
五是将建立“五个统一”配置体系、公开透明、规范运作作为改革的基本保障,系统解决好政府有多少资源、这些资源在哪里、配置多少、怎样配置、对配置形成的收支和新的资源如何管理等问题,不断提升资源配置循环速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将其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去,进一步完善配置形式,健全配置体系,充分挖掘资源总量,着力提高市场化比率,努力提升资源配置循环速度,不断提高配置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后来居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