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预算绩效信息公开

2017年中央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奖补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日期:2018-12-30 17:33 浏览次数: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

2016年,省委、省政府确定,推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向“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升级,省领导对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提出要求,建立了美丽乡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意见》(鲁办发〔2016〕47号),决定用标准化的理念,推进基础设施配置、公共服务功能、工程建设质量、长效管护机制四个标准化建设,把农村建设成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对照《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7),查漏查缺、精准建设,改造升级、规范管理,突出特色、分类施策,常抓不懈、持续推进。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总体要求是: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房屋建筑特色鲜明,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创新社会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农民生活幸福安康。

2017年,省财政筹集资金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6亿元,省级资金3.4亿元),支持省委农工办打造了5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纳入绩效评价的48个示范村建设项目,省财政安排资金4800万元(每村100万元)。

(三)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2016年12月22日《关于开展2017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鲁农办发〔2016〕13号)要求,示范村建设方案由各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将示范村建设方案联合行文,2017年2月底前上报省农工办、省财政厅。项目批复单位为各地市委农工办和财政局。根据各地市申报的项目实施方案,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的项目起止时间为2017年3月至12月。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总体绩效目标

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置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房屋建筑特色鲜明,农村环境优美宜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幸福安康。

(二)2017年度绩效目标

开展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项目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健全公共服务、发展特色产业和创新社会管理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完善基础设施。村内主次街道硬化率100%,胡同街道合理硬化,排水沟渠完整畅通;村内主次街道和公共场所实现亮化,满足照明要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水质达标;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

2、改善人居环境。村庄建设规范有序,房屋建筑美观大方,庭院洁净墙体完整,村庄环境干净卫生,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健全,河沟池塘洁净美观,村庄绿化率达到标准。畜禽养殖布局合理,粪污有效处理。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及时收集,妥善处理。

3、健全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中心正常运转,建有农村文化广场,广播电视“户户通”,基本实现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乡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办学条件符合要求,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养老设施配套齐全。

4、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拓展农业新功能,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村庄无贫困人口。

5、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村民自治机制,普遍推行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设有“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并充分发挥作用,移风易俗推进有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风气文明健康。农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评价基本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纳入本次评价范围的为2017年度16个市4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项目。目的是为了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形成评价结论,发现决策和执行中的问题,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评价依据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意见》(鲁办发〔2016〕47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鲁财预〔2011〕67号)、山东省委农工办、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7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鲁农办发〔2016〕13号)和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山东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农改〔2017〕2号)等。其他依据包括各示范村项目提供的自评报告以及市、县验收报告;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投资计划批复文件、工程设计、资金申请和拨付文件、总结报告、管理制度等有关文件和材料;县级以上农工办、财政部门的有关批复文件、检查结论,财政投资评审和监督检查机构出具的有关检查结果,审计部门出具的有关审计报告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项目评审和竣工验收报告、考评意见等。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等。

(三)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有关要求和项目特点,设置了投入、过程、产出、效果4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资金落实、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6个二级指标及相应的三、四级指标。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其中:

投入从项目立项和资金落实两个方面设置指标,内容包括:项目立项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目标明确性,以及资金到位率和及时率。

过程从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设置指标,内容包括:项目组织、项目质量可控性、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财务监控有效性。

产出主要从实际完成率、质量达标率、完成及时率以及项目投资合理性设置指标。

效果主要从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五个方面设置指标。

(四)评价方法及实施过程

采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案卷研究、实地勘察、现场问询、座谈会、专家评议法和问卷调查等。项目地点确定后,评价小组分三组分赴项目地点,先与农工办、财政局、项目实施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座谈,查阅项目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现场查看,最后进行综合评价。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互为印证。评价结束后,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方面,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参照行业专家的意见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分,作出评价结论,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实施过程具体分为六个阶段:

1、前期准备。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成立评价工作小组,邀请专家、制定评价实施方案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2、现场评价。项目点确定以后,评价小组分三组分赴项目地点,通过与项目实施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座谈、查阅项目相关的资料以及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现场评价。

3、综合分析。现场评价结束后,整理相关材料,汇总工作底稿,并进行统计分析,项目组成员会同专家根据整理后的材料及指标体系进行打分。

4、撰写绩效评价报告。根据收集的项目资料,汇总专家评价意见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5、文件归档。对评价项目基本情况和相关文件、评价实施方案、委托评价协议(合同)、基础数据报表、数据核查确认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评价工作底稿及附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专家组验收意见、绩效评价报告等进行归集整理存档,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

四、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一)综合评价结论

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总体情况良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本实现了项目绩效目标,即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置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房屋建筑特色鲜明,农村环境优美宜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幸福安康。绩效评价综合得分88.27分,综合评价等级为“良”。

(二)绩效分析

1.按评价指标分析

2017年“山东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省以上财政奖补资金”指标得分情况

一级指标

分值

得分

得分率

二级指标

分值

得分

得分率

投入

20

19.00

95.00%

项目立项

12

11.64

97.00%

资金落实

8

7.35

91.87%

过程

30

25.52

85.07%

业务管理

15

11.75

78.33%

财务管理

15

13.77

91.80%

产出

20

19.58

97.90%

项目产出

20

19.58

97.90%

效果

30

24.17

80.43%

项目效益

30

24.17

80.57%

1)投入。得分19分。根据各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在项目立项及资金落实方面提供的资料较为完善,2017年项目的前期立项和资金落实情况较好,得分率95%。项目立项过程规范,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的方针政策。绩效目标设定合理,与项目单位职责密切相关,专项资金落实情况较好。同时也存在绩效目标细化和量化程度不够及无市县配套资金的情况

2)过程。得分25.52分,大部分项目实施单位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按制度执行,项目实施单位在业务和财务管理方面达到绩效管理的要求。

对业务管理进一步分析,除少数项目实施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未执行项目监理制外,大多数项目实施单位均提供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做到了制度的有效执行。

项目财务管理方面,大部分项目实施单位均制定了完善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及财务监控制度,专项资金的审批、拨付手续规范,财务监控制度健全有效。同时也存在部分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制度不完善情况。

3)产出。得分19.58分,通过查阅项目实施方案、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验收报告及现场查看,除东营市利津县陈家屋子村项目实施方案调整后没有报备,导致实际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建设内容不符外,其余项目已按实施方案或调整后的实施方案完成。从现场评价结果看,大部分项目完成情况良好。

4)效果。得分24.17分,得分率80.57%;通过对收集到的938份“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村民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赋分、加权并参照行业专家的意见得出:间接经济效益满分4分,最终得分2.79分;社会效益指标满分7分,最终得分7分;生态效益满分7分,最终得分4.33分;可持续影响满分6分,得分4.04分;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满分6分,最终得分6分。

从项目效果来分析,大部分项目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绩效目标,主要表现在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效益和影响力较好,项目可持续性较强。部分村庄周边绿化率明显提高,生活污水有序排放,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美丽乡村项目的公益性特点,以及实施时间较短,且个别村庄基础设施薄弱,也存在间接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不明显的情况。

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单位较好的完成了绩效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公众满意度较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显著,项目可持续性较强。

2.分地区分析

各市的平均得分均在80分以上,其中6个市平均得分超过90分,占37.50%,10个市平均得分为80-90分,占62.50%。

各市评价得分表

市级

济南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得分

90.50

90.67

84.30

80.07

95.20

83.60

90.43

90.33

市级

威海

日照

滨州

德州

聊城

临沂

菏泽

莱芜

得分

96.00

87.10

84.53

84.47

89.73

86.83

89.47

89.00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1.资金扶持方向符合国家及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大方向

资金扶持方向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及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符合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聚力,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的方针政策。

2.财政资金作用显著,项目产生的效果明显

项目实施内容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少量乡村旅游项目,项目实施对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提高,财政资金发挥了显著作用。

3.部分村庄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通过2017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大部分村庄周围及村庄内绿化率显著提高,部分村庄对河道进行了清淤及安装护栏,新建了村内垃圾处理设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4.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及现场查看,2017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项目的村民满意度达到98.22%,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生活的舒适性、卫生程度得到了提高,村民获得感增强,社会效益显著。

五、存在问题

(一)存在绩效目标未进行量化的问题。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东王村、垦利区垦利街道七村绩效目标申报表年度绩效指标质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均未量化。

(二)存在无招投标的情况。临沂市平邑县保太镇堤后村通过议标确定施工单位,未通过公开的招投标程序。  

(三)部分项目实施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滨州滨城区梁才街道龙王崖村没有财务监控制度, 惠民县皂户李镇康堡村、邹平县韩店镇实户村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

(四)缺少乡镇建设站对项目的指导资料。现场评价时发现,大部分项目实施单位缺少乡镇建设站对项目的指导资料。如:东营垦利区胜坨镇东王村、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辛泉村未提供乡镇建设站指导资料。

(五)监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现场评价时发现,部分项目实施单位未执行项目监理制度。如:聊城市高新区韩集乡后姜村未提供监理合同及监理日志;泰安市新泰市羊流镇程家庄村、肥城市边院镇徐庙村、肥城市潮泉镇柳沟村未提供监理制度、监理合同及监理日志。

(六)大部分项目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大部分项目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主要由于属跨年度项目),比如:滨州市邹平县韩店镇实户村,济宁市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六度寺、三瓣石村、梧桐庵村均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七)项目实施方案调整后没有进行报备,导致实际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不符。东营利津县陈家屋子村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包括:街道绿化 、排污工程、绿化工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工程、党群服务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环境整治、燃气户户通工程,但是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为修建村办公楼,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不符。

六、意见建议

对于评价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认真梳理汇总,已及时反馈相关市督促整改。同时,充分利用绩效评价成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举一反三,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一)项目单位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单位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监控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的实施和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全程管理,确保项目实施的规范性。

(二)主管部门完善监督机制,进行全方位监管。各市县农工办应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对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监管,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三)财政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各市县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