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市财政局在用好用活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思路、丰富手段,多角度、多方面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持。
一、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区市发展活力。为巩固深化“三年突破”战略成果,更好地保障和推动相关区市、综合保税区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市财政局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明确扶持政策,调整理顺体制机制。一是对乳山市,每年安排2000万元定额补助,并加大产业扶持资金和专项资金倾斜力度,在科技、用海、争取上级支持方面给予积极保障,助力乳山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对文登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定额补助,支持文登区发行专项债券,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深化公交一体化改革,加快文登区同城发展。三是对南海新区,实行财政收支单独核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威海市分成,5年内市级分成部分返还南海新区,税收收入的市级部分、地方计提的各项基金及其他收费,全部用于南海新区,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南海新区创新发展。四是对综合保税区,实行财政独立核算,市级对机构运转、招商引资等给予经费保障,并对PPP项目、产业发展给予补助,2018年共安排补助资金7000万元,加快推动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步伐。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一是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威海市市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设立了引导基金决策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对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在积极加强与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对接的基础上,推动设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威海产业发展基金,由市财政出资5亿元,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出资10亿元,共同设立15亿元的引导母基金,通过与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子基金,并经过滚动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最终形成300亿元的基金规模。目前,已经决策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大健康、现代农业等3支子基金正在按程序推进,同时积极与知名投资机构、社会资本及各区市对接,推动北汽产业基金、综保区产业基金、红土创投基金、康得碳谷基金等子基金的设立工作。积极对接考察项目,投资团队已考察了包括威海大正医疗、威海科博乐汽车、山东渔翁信息、康得碳谷等33家企业,并将12家纳入备投项目库,并正在与威海好当家、广泰空港对接,论证并购业务。二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设立5000万元的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培育我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重点,采取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方式,专项扶持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中的116个重点产业项目。三是积极推广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严格落实上级政策要求,结合财政承受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需要,把好PPP项目论证审核关口,积极开展项目推介,搭建金融机构和项目单位合作共赢的通道,通过PPP项目的规范化运作,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到目前为止,全市PPP入库项目总数达到28个,项目总投资351亿元。
三、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强化资金政策保障。一是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会同税务部门,对新旧动能转换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加强政策宣传、抓好政策落实。同时,深入基层、企业开展深入调研,针对我市企业、产业发展实际,向上级提出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争取将我市重点产业和更多企业纳入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二是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在认真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与省财政厅保持密切沟通,积极争取尽可能多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今年以来,已到位置换债券118.7亿元,我市地方政府债券之外的存量债务已基本置换完毕,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会同相关部门,筛选一批我市优质产业项目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双创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积极向上推荐,争取上级资金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我市已争取环山快速路改造省级补助资金8000万元,县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奖励资金5600万元,中央和省外经贸发展资金5500万元、省产业集群发展资金1000万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700万元,为我市企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