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财政新闻

《中国财政》刊发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专访:全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

发布日期:2019-11-05 09:08 浏览次数: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财税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重头戏”,通过一系列稳健有度的顶层设计,为地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时代,着眼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坚持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全力打好财税体制改革的“山东战役”,积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深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财政调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调动各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性,着力构建“六项机制”,将省级资金分配与各地新旧动能转换成效、财政收入结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增长、重点园区“亩均税收”贡献、“飞地”项目税收利益、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等挂钩,形成“谁转得越快、转得越好,谁得实惠越多”的激励约束导向,激发和调动了市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围绕提高财政体制运行效率,深化省以下收入划分改革,推动新增财力在级次间、地区间合理配置,适当提高省级在财政收入增量中的分享度,增强了省级调控能力。同时,深化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将义务教育、基本就业服务等8大类17项基本公共服务列为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规范省与市县支出分担方式,减轻基层财政压力。

围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了部分重大民生政策省级分担比例,并打破按东、中、西区域划分进行补助的老办法,改按人均财力和人均支出水平,细化省对市县的分档补助比例,进一步减轻财政困难地区民生支出压力。在2009年选择20个县启动省财政直管县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总结十年的探索实践经验,在不影响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需要的前提下,2019年将省财政直管县范围进一步调整扩大到41个县(市),既为各市发展减轻负担,又为薄弱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在省财政直管县和财政困难县全面推行工资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切实兜牢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财政体制的调整完善,调动了各级加快发展、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3年的4559.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485.4亿元,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3年的6688.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0100.96亿元,年均增长8.6%。

着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政府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一是“两分权”优化预算管理权责。把专项资金分配权交给部门,把具体项目确定权交给基层,财政部门的职责聚焦预算编制和绩效考核,从根本上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上下级之间管理链条长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二是“全口径”加强政府财力统筹。改变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分头编制的做法,一体化编制“四本预算”和政府债务收支计划,并将中央转移支付、新增政府债券以及历年结余结转等财政存量资金全部打入省级预算“盘子”,切实增强了政府财力综合运筹能力。

三是“绩效化”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省级部门单位、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两个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启动实施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试点,加快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体系,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2018年山东省国库集中支付总额达到1.4万亿元。加强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管理,2018年山东省政府采购额达到2837亿元,政府购买服务额达到244亿元。

四是“全链条”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快健全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全面完成存量债务置换任务的同时,建立起“借、用、管、还”一体化债务管理体系,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了债务风险。坚持用活用好政府债券资金,通过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发行重大项目专项债券等方式,充分发挥债券稳投资、补短板、防风险、保民生的重要作用。

五是“六张清单”提高财政透明度。除涉密信息外,及时公开财政预决算、绩效评价、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财税政策、民生政策、财政部门行政权力等“六张清单”,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有关机构发布的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中,山东省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持续深化税费制度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扎实推进税制改革。按照中央改革要求,自2013年8月1日起实施营改增试点,逐步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纳入试点,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现增值税制度全覆盖。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并从2017年12月1日起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2018年1月1日起开征环境保护税,有效促进了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挖减税潜力,2018年将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普降20%,高新技术企业按调整后税额标准的50%执行。同时,出台降低印花税、车船税税负政策,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支持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大力清理收费项目。持续规范清理各类收费项目,2013年以来累计取消、停征、免征、减征、降低270多项政府性收费项目。山东目前执行的中央及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0项,成为全国政府性收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并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零收费”。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性收费项目目录清单“一张网”,方便企业对照缴费,确保“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不收费”。

三是健全税收保障机制。建立了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为召集人,财税、自然资源等37个部门参加的税收保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大力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和国地税联合办税,强化了社会综合治税合力。依托“财政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全省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税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开展“发票摇奖”等活动,有效提升税源管控能力。

积极推进支出管理改革,财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加快推进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创造性地将中央(部分)和省级涉农资金全面归并整合,并以省级整合带动全省整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有力保障。2019年,省级将19个部门32项400亿元涉农资金整合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资金规模效益大大提升。

二是深入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将省级专项资金由93项压减到39项,并逐项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将中央同领域资金一并纳入专项资金管理框架,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握指成拳、聚沙成塔,充分发挥资金合力。

三是完善盘活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健全收、调、减、控、促“五个机制”,实行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补助资金、新增债券额度、省级调度款分配与盘活存量资金成效挂钩等“四个挂钩”,引导各方面加大资金清理盘活力度。

四是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坚持用市场化理念、法治化方式规范PPP发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公益性存量项目,激发民营资本投资活力。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已开工PPP项目389个,总投资4131亿元。支持设立总规模60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今年,从简化申报流程、降低申报门槛等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基金设立和投资运作。截至2019年8月底,省级已批准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27只,认缴规模1775亿元。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