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政策背景。2009年国家针对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新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等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确定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年度实施,所需经费由国家、省、市、县财政承担。
(二)项目内容及投入情况。2017年度项目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健康素养促进等14类,项目涉及1个省直部门、17个市、137个县(市、区)。经费总额453014万元(不含青岛),由各级财政和卫生计生部门共同管理。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经费保障,参与项目考核管理。卫生计生部门主要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管,对项目资金进行绩效管理。
(三)项目绩效目标
1.以县(区、市)为单位:
——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保持在75%以上,稳步提高使用率
——各乡镇、街道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早孕建册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达到85%以上
——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5%以上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7%以上
——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稳步提高,管理人数达到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4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参照国家有关数据,高血压患病率按成年人口的25.2%测算)
——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稳步提高,管理人数达到辖区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35%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参照国家有关数据,2型糖尿病患病率按成年人口的9.7%测算)。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稳步提高,规范管理率达到75%以上
——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
——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45%以上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分别达到95%以上
2.以省级为单位: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上年度提高不少于2个百分点
——15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较上一年度降低不少于0.6个百分点
——为育龄人群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二、绩效评价情况
(一)评价思路。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山东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抽取部分指标,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采取第三方机构现场评价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市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确定项目绩效评价得分。
(二)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执行和项目效果四个方面,设计了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式,其中:组织管理(15分),包括项目信息系统建设、宣传和绩效考核;资金管理(15分),包括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项目执行(45分),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产后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和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率等;项目效果(25分),包括项目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满意度等。
(三)评价依据。主要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国家政策性、规范性文件,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有关国家法规、政策性文件。
(四)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主要采用比较法、专家评议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打分。绩效评价过程包括电话调查、现场评价、综合评价等阶段。电话调查阶段,采用CATI辅助调查,依据随机数抽取手机号码等方式,每个县(市、区)调查100人(调查成功数量),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整理分析,汇总形成各市电话调查结论及得分。现场评价阶段,按照每个市至少随机抽取30%县(市、区)、少于5个县(市、区)的市抽取2个县(市、区)的原则,组织省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市、县遴选人员对全省52个县(市、区)的10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评价。抽查复核升级居民健康档案1560份,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儿童、孕产妇以及结核病患者和完成治疗患者档案各1040份。综合分析评价阶段,对电话调查和现场评价结果进行交叉比对,同时利用市级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等项目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赋分,确定各市项目绩效评价得分。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评价结论。2017年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良好,居民对项目的知晓率逐年提高,重点项目居民满意度均达到了95%以上。经综合评价,确定2017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综合评分为94.75分,绩效评价等级为“优”。
17市得分表
指标 市 | 合计 | 组织管理 | 资金管理 | 项目执行 | 项目效果 | 附加指标 |
济南市 | 94.81 | 13.95 | 14.99 | 38.08 | 22.79 | 5.00 |
青岛市 | 85.49 | 14.25 | 13.32 | 32.66 | 20.50 | 4.76 |
淄博市 | 96.45 | 14.06 | 14.61 | 39.71 | 23.07 | 5.00 |
枣庄市 | 98.36 | 14.29 | 14.73 | 42.69 | 21.65 | 5.00 |
东营市 | 91.96 | 13.40 | 14.95 | 38.41 | 23.22 | 1.98 |
烟台市 | 94.56 | 13.72 | 14.75 | 38.99 | 22.10 | 5.00 |
潍坊市 | 96.14 | 13.60 | 15.00 | 39.92 | 22.70 | 4.92 |
济宁市 | 94.32 | 14.35 | 14.45 | 38.80 | 21.72 | 5.00 |
泰安市 | 99.00 | 14.38 | 14.74 | 41.87 | 23.04 | 4.98 |
威海市 | 95.36 | 13.42 | 14.00 | 40.43 | 22.53 | 4.98 |
日照市 | 91.66 | 14.23 | 15.00 | 35.89 | 21.54 | 5.00 |
莱芜市 | 89.20 | 11.47 | 15.00 | 38.01 | 22.83 | 1.90 |
临沂市 | 93.25 | 14.08 | 14.59 | 37.29 | 22.28 | 5.00 |
德州市 | 97.48 | 13.82 | 15.00 | 39.26 | 24.63 | 4.78 |
聊城市 | 96.27 | 13.49 | 14.74 | 40.38 | 22.85 | 4.82 |
滨州市 | 98.97 | 14.19 | 15.00 | 42.06 | 22.72 | 5.00 |
菏泽市 | 97.39 | 14.30 | 14.99 | 41.42 | 21.68 | 5.00 |
(二)项目主要成效
1.管理机制完善,政府责任有效落实。各市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项目或部分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或政府督查内容,确保项目经费和任务有效落实。卫生计生、财政部门密切配合,科学制定项目目标,加强项目监测报告,定期调度项目工作进展。市、县、机构三级均按照国家要求开展项目绩效考核,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作用,强化项目质量和效果评价,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助、评先树优和绩效待遇挂钩,考核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各地按照省级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设备配备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项目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利用多种形式加大项目新版规范培训力度,青岛、菏泽等市组织专项知识竞赛,滨州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了全员学习和考试。
2.经费投入加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地均按照不低于人均50元标准落实政府补助经费。各级财政、卫生计生部门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指导基层机构落实专账管理,规范列支科目,定期开展资金检查,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17市均将本级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保障项目督导、考核、培训等工作开展。各地资金使用和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济宁市金乡县、菏泽市成武县通过信息系统实现项目资金精细管理和透明结算,枣庄市山亭区对村卫生室补偿资金单独拨付。
3.项目执行规范,实施质量持续提升。52个县(市、区)抽查结果显示,重点项目规范化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一是健康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83.24%,抽查居民健康档案1560份,合格率为79.28%,淄博市合格率达到100%,枣庄、聊城、滨州3个市达到90%以上。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更加完善。抽查老年人健康体检档案1040份,体检表完整率达到93.37%。三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抽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档案各1040份,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3.56%和71.35%;分别对520名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现场进行血压或糖化血化蛋白测量,控制率分别达到31.35%和43.93%。四是结核病患者管理逐步规范。抽查正在治疗和完成治疗患者管理档案各520份,管理率和规则服药率分别达到97.12%、91.52%。其他项目实施水平逐步提高,专项考核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6.3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1.98%。
4.信息化建设提速,服务管理更加高效。市、县级平台与省人口健康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全省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数据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了基于平台的项目综合监管和质量评价。各地加大基层卫生计生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均按照新版规范要求进行了升级,实现了与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互联互通。有28个县(市、区)实现了居民自助查询健康档案功能,将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威海市环翠区通过导航定位模式,为辖区建档居民绘制了“家庭健康信息楼宇图”,实现精确识别、精准管理。
5.宣传载体更加丰富,群众知晓率明显提升。在开展“十个一”日常宣传基础上,2017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省同步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提高居民知晓率和感受度,营造了项目实施良好社会氛围。各级进一步加大项目公开力度,通过卫生计生部门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公开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承担机构,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菏泽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每个行政村沿村街道和乡镇驻地粉刷至少2幅项目彩色墙体标语。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以及老年人、儿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知晓率分别为66.55%、99.72%、84.27%、80.92%、77.01%和70.77%;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项目存在主要问题
1.工作进展不平衡。各县(市、区)、城乡、机构之间不平衡,农村知晓率和满意度普遍高于城市;项目之间不平衡,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等项目有待加强。
2.管理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县(市、区)信息化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普通人群档案动态使用更新率不高。部分地区和机构绩效考核重点不突出,绩效考核导向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项目实施质量有待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还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存在医卫分家现象,综合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机构还存在健康档案不规范问题。
4.项目宣传效果有待加强。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居民虽然接受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缺乏了解。
四、项目完善建议
(一)突出重点,完善项目考核管理制度。一是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方考核机制,强化县级考核实效,完善以考核促工作机制。二是指导各地针对省级绩效考核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加强考核问题的整改追踪。三是积极推行标化工作量绩效分配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增强居民获得感。一是着力推进全省居民健康档案专业化复核升级行动,全面完成已建居民健康档案复核更新,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维护制度,保证健康档案规范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年底前实现查体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二是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指南,按照管理指南、人员考核、质量评价、监测评估、宣教内容“五统一”的要求,利用在线学习考试的方式全面开展基层人员培训,提升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水平。三是继续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规范(第三版)》培训,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指导作用,全面提高项目实施水平。
(三)立足顶层设计,加强服务模式转变。一是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抓手,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步实现项目服务智慧化。二是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依托,制定出台健康小屋、家庭医生工作室、社区工作室服务标准,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的融合,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三是以省项目监管平台为基础,建立项目逐级质量控制机制,探索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项目数据质量评价、考核和效果评估,逐步实现项目监管智慧化。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项目效果。按国家部署要求,组织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加大项目宣传和服务公开力度,增强宣传针对性和精准度,提高居民的项目知晓率和感受度。继续设计项目健康教育、宣传、档案等视觉系统标识,并推动在全省逐步实现统一,提高项目识别度和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