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财政新闻

担当作为 狠抓落实 确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地见效——市县财政局长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二)

发布日期:2019-04-09 10:14 浏览次数:

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1+2”贯彻落实方案印发后,全省各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迅速行动,表示将全力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举措落实。


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淄博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卜德兰表示:

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在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创新方法、硬化约束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确保将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坚持高站位,从战略高度谋划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正确政绩观,把预算绩效管理放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来谋划,突出全局理念和系统思维,按照整体设计、统筹兼顾的思路,研究制定层级配套、功能协调、覆盖到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二是坚持高标准,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突出全方位,积极向重大政策、部门支出、财政运行等整体绩效拓展,向财政收入质量、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拓展。突出全过程,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绩效管理机制。做到全覆盖,将绩效管理覆盖四本预算,覆盖所有财政资金,体现权责对等,实行放权和问责相结合。三是坚持高质量,建立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管控机制。提升绩效管理层次和质量,围绕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否有效履职、公共财政资源是否有效配置和使用,深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充实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力量,深入推进市、区县、乡镇预算绩效管理三级联动。


构建“三全”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落地


枣庄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孟繁浩表示:

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落地。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加快推动本市贯彻意见及相关配套办法出台,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绩效管理规范化水平,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面实施,统筹推进,努力构建“三全”体系。在“全”字上下工夫,通过建机制、扩范围、抓重点、补短板,把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理念贯穿于预算绩效管理之中,促进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强化监督问责和工作考核,建立市直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开展县级预算绩效管理考评,加快形成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具体实施,审计参与监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机制。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财政资源聚力增效


东营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宗洲表示:

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工作落实年”为契机,积极谋划改革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担当。一是夯实基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抓紧出台东营市贯彻落实意见及相关办法,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制度,推动绩效管理信息化和指标体系建设,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突出重点,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提质。对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新要求新任务,对标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总目标,突出绩效导向,紧抓绩效管理关键环节,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稳步推进全方位管理。聚焦提升管理质量,完善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质增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在提升政府综合绩效管理水平上见真绩,出实效。三是硬化约束,促进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厘清预算绩效管理职责,综合运用监督、评价、审计等措施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逐步构建人大、财政、审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绩效管理新格局。积极开展市级预算部门和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综合评价,落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大力推进绩效信息公开,积极回应人大和社会公众关切,促进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威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峰表示:

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改革精神,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凝心聚力、发挥优势、突出导向、强化担当,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提供坚实的财政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坚持“抓两头、放中间”,着力扭转重分配轻管理现象。进一步压实部门绩效运行监控主体责任,财政部门重点抓好事前、事后两个关键节点。抓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条件,将低效无效项目挡在预算编制之前。抓事后绩效评价,逐年加大部门自评的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推动财政部门重点绩效评价逐步向政策评价靠拢,向政府投融资活动拓展。二是加强大数据“云智力”支持,提升绩效分析精准性。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和绩效深度一体化。实现大数据内涵式发展,集成整合历年评价数据,构建内部贯通的数据运行分析机制,做实“双监控”。推动大数据外延式发展,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对外连接专项资金申报平台和“信财银保”平台,实现政策发布、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等各种数据的相互交汇、相辅相成。三是加快绩效管理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做实绩效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加快研究制定威海市贯彻落实方案和配套制度。坚持全员抓绩效的理念,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和管理环节。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考核监督,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争当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排头兵


泰安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斌表示:

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埋头苦干、勇挑重担”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按照“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泰安落实生根、聚力增效,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突出制度引领。聚焦全面实施,研究拟订泰安市预算绩效管理贯彻落实意见和针对部门、转移支付资金的两个配套办法,健全完善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为全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科学、完整、规范的政策指引。二是注重市县同步推进。制定出台《泰安市县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评价办法》,建立市对县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将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求传导到基层财政部门,实现市县同步推进。依托市级预算绩效信息系统,加快推进县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争2019年市县两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三是抓好流程再造。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按照预算与绩效一体化运行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将绩效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内容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深度融合,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力量,充实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指导各级各部门建立绩效管理改革承接机制,完善财务管理机构,配强配齐财务人员,确保各项绩效管理业务有人管、接得住、落实好,为各项改革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既要实干,又要干实,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德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健表示:

将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关键,突出重点,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既要实干、又要干实。一是补齐短板。找出差距,推进事前绩效评估、部门整体支出等业务扩面升级,将绩效管理由一般公共预算拓展到全部“四本预算”,补齐短板,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绩效管理体系。二是精准施策。深入剖析当前困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主要困难和阻力,科学制定全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队伍建设、重构制度框架、完善信息系统和第三方支撑体系,精准发力施策。三是注重结果。加快构建刚性约束、公开透明的绩效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绩效与转移支付安排挂钩,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四是狠抓落实。力促将绩效管理纳入对各级各部门的综合考核,推动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工作上把预算管理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真正统一到绩效管理上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聚力“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开创预算绩效管理新局面


滨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本强表示:

滨州市将2019年确定为“绩效管理提升年”,通过建机制、扩范围、抓重点、补短板,力争市级用3年时间,各县市区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助力“富强滨州”建设。一是突出绩效理念引领。通过开展大规模、高规格的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宣讲,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引导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逐步把预算管理重点从要求加大财政投入转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上来,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二是突出绩效扩围升级。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推动工作布局和管理重点向政策、部门整体预算绩效转变。三是突出绩效结果运用。将部门单位自评、财政抽查复核、财政重点评价等情况作为对部门财政激励奖补资金分配因素之一,调动部门加强绩效管理积极性。加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结果应用力度,建立考核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拓展绩效管理的广度与深度


聊城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东昌表示:

将深入贯彻中央、省改革决策部署,奋力拓展绩效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一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抓紧制定聊城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贯彻落实方案,重新修订到期和即将到期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涵盖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二是完善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建立政策、项目以及部门整体共性绩效指标框架,指导市级各部门、单位加快制定分行业、分领域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财政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将预算、支付、绩效等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平台,把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四是健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机制。研究制定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办法,建立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制度,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