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阴县财政以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为目标,在组织领导、具体实施、监督落实等环节精心打造“三组链条”,科学处理“五方面关系”,推动试点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一、压紧压实“责任链”,确保试点改革一抓到底
把“责任落实”作为改革突破的首要一环,转变惯性思维、打破常规做法,提升改革执行力。县主要领导一线指挥、亲身参与,带头学习研究《预算法》及预算管理制度政策精神,并建立起重大试点改革问题县领导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机制,在全县形成了有效的压力传导,为各类改革障碍的破除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聚焦发力“改革链”,确保试点任务出彩出效
(一)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推进预算管理全面完整。
一方面,将部门所有收入包括往来资金等全部纳入部门收入预算管理,统筹各项收入安排支出,实现了政府收支活动从一个“漏斗”反映,保证了财政资金的科学有效使用;另一方面,对支出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重点支持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民生改善等项目,打造了一批诸如“岱崮地貌农商文旅开发”“库区脱贫工程”等百姓点赞、各方受益的发展亮点。
(二)处理好约束与效能的关系,推进预算执行规范有效。
一方面,坚持“有法必依、依法必严”,将《预算法》以及各级财经法律法规作为“铁规矩”和“硬杠杠”执行落实,不搞变通、不打折扣。高度重视预算的约束性和法定性,预算一经批复,非经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予调整,杜绝“任性”用钱。另一方面,优化支出结构,科学把控支出投向,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佳效益。2018年,蒙阴县民生领域支出达30.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6%,不仅实现了所有民生政策的及时足额兑付,也实现了所有工资性政策的及时足额兑现。
(三)处理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推进预算管理公开透明。
横向上扩大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均依法依规全面公开,并实现了县乡两级预决算公开的“全覆盖”;纵向上深挖公开质量,细化到经济分类科目和功能分类科目的最末级,并在公开的一致性和真实性上下大力气,做到数字准确、内容真实、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全面提升了财政运行透明度。
(四)处理好执行与监督的关系,推进预算管理科学精细。
建立覆盖县乡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资金的“横到边纵到底”的资金运行管理系统,将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以及乡镇街区在预算执行中的每一笔资金去向、具体使用情况、明细核算科目等基础信息全部纳入系统监管,并科学设置“账务预警报警”功能,实现对每笔财政资金运行的全程动态监督。结合资金性质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使用专业规范的资金支付系统,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支付高效安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对所有集中支付业务实行电子化管理,以电子凭证审核取代纸质凭证传递,提升资金支付业务效能和准确率并确保资金运行安全。2018年11月8日,蒙阴县电子支付成功上线运行,实现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付方式以及业务范围的“全覆盖”,成为全省首家在区县级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县。
(五)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推进预算管理运行稳健。
从严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制发政府债务管理专门制度文件,并科学利用债务管理平台,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连续三年保持临沂市县区政府债务率最低水平。加快实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准确反映政府财务活动情况。通过编制财政中长期滚动预算,加速项目筛选、加强研究论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解决财力基础薄弱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完善闭合“效益链”,确保试点任务落地生根
构建部门联动、覆盖全县的改革督察考核体系,明确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当年度评先树优以及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强化对组织落实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惩戒措施,确保改革推进每一步都能达到预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