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央及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政策背景及实施目的
1.项目背景
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履行教育职能,发挥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2008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08〕2号),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同年,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物局发布《关于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实施意见》(鲁宣发〔2008〕23号),要求全省博物馆、纪念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推进免费开放工作。2010年,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关于做好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文物〔2010〕58号)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列入中央免费开放名单的博物馆、纪念馆,给予免费开放经费补助。
2.项目实施目的
通过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宣传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
1.项目实施内容
两馆免费开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山东境内(不含青岛市)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施免费开放发生的支出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自行实施免费开放工作给予奖励性补助。2018年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涉及16个市和14个省直管县的183个博物馆、纪念馆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预算资金来源
根据《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97号)、《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文资〔2018〕27号)等文件规定,2018年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陈列布展项目共安排资金176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150万元、省级资金6500万元),其中: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15184万元,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布展2466万元。
3.预算资金分配及支出情况
两馆免费开放资金实行因素法与项目法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其中:省级两馆免费开放资金由省财政厅根据场馆免费开放情况,结合正常运转经费预算核定;市县级两馆免费开放资金实行因素法分配,分配因素包括展陈面积(权重40%)、观展人数(权重20%)、地域因素(权重20%)、绩效评价(权重10%)、承接重点任务(权重10%)等。
201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分配与支出情况表
序号 | 省、市 | 预算资金 | 到账资金 | 支付资金 | 预算执行率 |
1 | 省直 | 1152.00 | 1152.00 | 861.03 | 74.74% |
2 | 济南市 | 739.00 | 739.00 | 263.45 | 35.65% |
3 | 淄博市 | 658.00 | 658.00 | 464.43 | 70.58% |
4 | 枣庄市 | 2501.00 | 2501.00 | 1852.66 | 74.08% |
5 | 东营市 | 486.00 | 486.00 | 424.26 | 87.30% |
6 | 烟台市 | 879.00 | 879.00 | 570.18 | 64.87% |
7 | 潍坊市 | 1096.00 | 1096.00 | 796.71 | 72.69% |
8 | 济宁市 | 1428.00 | 1428.00 | 1162.65 | 81.42% |
9 | 泰安市 | 219.00 | 219.00 | 215.03 | 98.19% |
10 | 威海市 | 2046.00 | 2046.00 | 1007.35 | 49.24% |
11 | 日照市 | 239.00 | 239.00 | 139.85 | 58.51% |
12 | 莱芜市 | 504.00 | 504.00 | 288.99 | 57.34% |
13 | 临沂市 | 2441.00 | 2441.00 | 2002.48 | 82.04% |
14 | 德州市 | 314.00 | 314.00 | 200.70 | 63.92% |
15 | 聊城市 | 439.00 | 439.00 | 301.09 | 68.59% |
16 | 滨州市 | 661.00 | 661.00 | 205.59 | 31.10% |
17 | 菏泽市 | 750.00 | 750.00 | 378.12 | 50.42% |
18 | 省直管县 | 1098.00 | 1098.00 | 835.46 | 76.09% |
合计 | 17560.00 | 17560.00 | 11970.03 | 67.82% |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长期目标: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加强齐鲁文化的推广和交流。
阶段目标:博物馆、纪念馆相关项目单位正常运营,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陈列布展和临时展览,举行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年度免费开放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完成相关工作。
2.年度绩效目标
数量目标:年免费开放天数多于《博物馆管理办法》(文化部第35号令)相关规定;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年开办数量多于往年开办次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次数多于往年数量;提供免费讲解次数比往年有所增长;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平台建设数量有所增加等。
质量目标:基本陈列质量提升,内容更加丰富;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免费讲解专业性大大提高,内容丰富有趣;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规范,查询更加快捷等。
效益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全省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对象与范围
评价对象为2018年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中央财政、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共计 17560万元。评价范围包括16个市的168个博物馆、纪念馆和14个省直管县的15个博物馆、纪念馆。其中:现场评价博物馆、纪念馆总数为72个,占项目总数的39.34%,资金为10374万元,占资金总额的58.78%。非现场评价博物馆、纪念馆总数为111个,占项目总数的60.66%,资金为7276万元,占资金总额的41.22%。
2.评价目的
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全面地对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对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及时性,以及完成数量、质量、效益等进行评价,为改进管理提供参考。
(二)评价依据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97号)、《关于下达201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通知》(鲁财文资〔2018〕33号)、《关于下达201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陈列布展补助资金的通知》(鲁财文资〔2018〕25号)、《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鲁财预〔2011〕67号)等。
现场评价主要依据可行性报告、实施方案、财务制度、财务账本、支出凭证、验收报告、招投标资料以及项目现场情况等。非现场评价主要依据项目单位提交的相关电子版资料(同现场评价)。
(三)评价指标体系
在财政部、省财政厅项目支出评价指标体系和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了2018年山东省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分为 4 个层级、20个大类、55个指标。其中:一、二级指标是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文件设定,三级指标根据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的评价需要略有增删,并根据三级指标内容延伸设置了四级指标中的共性指标(投入和过程指标);四级指标中的个性指标(产出和效果指标)主要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文件和工作要求,并咨询财务与业务方面专家而设定。
(四)评价方法及实施过程
根据评价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对投入、过程、效益类评价指标,采用专家评价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法;对于产出类和效益类指标,采用比较法与公众评议法等。在评价过程中开展了现场评价、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实施方案计划,对2018年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的16个市和14个省直管县,评价工作组抽取了7个市和3个省直管县的72个博物馆、纪念馆进行了现场评价,对9个市和11个省直管县的111个博物馆、纪念馆进行了非现场评价。现场评价最终得分为92.34分,非现场评价最终得分为92.41分,综合得分为92.38分,评价等级为优秀。
(二)绩效分析
1.项目立项
该指标分值为12分,现场评价得分为10.42分,非现场评价得分为10.50分,综合得分为10.46分,得分率为87.17%。依据国家四部委文件,两馆免费开放补助项目为常规延续性项目,立项依据充分。但部分场馆绩效指标细化、量化程度不够,绩效目标不够具体。
2.资金落实
该指标分值为8分,现场评价得分为7.94分,非现场评价得分为8分,综合得分为7.97分,得分率为99.63%。个别县级博物馆资金到位不够及时。
3.业务管理
该指标分值为15分,现场评价得分为14.84分,非现场评价得分为14.85分,综合得分为14.85分,得分率为99%。项目业务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项目执行规范、管理到位,但部分场馆档案资料不够齐全。
4.财务管理
该指标分值为15分,现场评价得分为14.36分,非现场评价得分为14.43分,综合得分为14.40分,得分率为96%。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健全,资金拨付与使用合法合规,财务监控执行到位,但部分场馆存在项目资金跨年度支出现象。
5.项目产出
该指标分值为20分,现场评价得分为17.95分,非现场评价得分为17.61分,综合得分为17.78分,得分率为88.90%。项目实施及时、进度合理,基本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内容,产出与成本控制措施有效。但部分场馆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常设展览更新不够及时,临时展览内容不够丰富。
6.项目效益
该指标分值为30分,现场评价得分为26.85分,非现场评价得分为27.02分,综合得分为26.94分,得分率为89.80%。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公众文化素质,扩大了各场馆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参观群众的高度赞扬,公众满意度达100%。大部分场馆接待参观人数较往年有所增长,但部分场馆的媒体宣传报道力度不够,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偏少。
(三)取得的成效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有效保障了免费开放场馆正常运转,提高了场馆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纪念馆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1.立项明确,过程管理规范
2018年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的各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实施单位等都能够按照上级部门的通知、批复或要求,及时且规范的开展工作。在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方面,相关单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并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大部分场馆投入合规、过程规范、能保质保量为公共提供免费参观教育服务。所有场馆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和支持,社会满意度较高。
2.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财务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各场馆严格按照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适合两馆免费开放项目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采用了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对项目独立建账,大大提高了项目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场馆主动开展临时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弘扬历史文化
大部分场馆结合本场馆的特色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临时展览。通过流动展览让历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顺应当前教育需求,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党性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展览和活动。如潍坊市博物馆聘请民间传统艺人到博物馆授课;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举行“铭记历史·2018清明祭英烈”活动,共30万余人来缅怀烈士,追忆先烈;临沂市博物馆举行青少年文史大讲堂等。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场馆影响力
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评审的结果显示,博物馆、纪念馆开展了多方合作,包括馆际合作、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与中小学合作、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等。如:济宁市博物馆积极开展文化合作交流,在新疆喀什市英吉沙县及昌吉市举行了“汉画像石上的孔子”巡展,承接了来自俄罗斯塔甘罗格市《“一带一路”跨文化的对话——俄罗斯文化与契诃夫生平展》;济南市博物馆与多所中小学合作,协助开展游学活动,并积极开展小小讲解员比赛,选取优秀讲解员对参观群众进行讲解;墨子纪念馆举行“第七届”墨子文化节,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到场参加交流等。
5.两馆免费资金效益明显,保证了场馆可持续发展
两馆免费开放项目,有效提升了全省博物馆、纪念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与优良传统,有力支持了全省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两馆参观人次较往年有所增长,场馆建设环境提升,基本陈列质量提高,对群众历史文化教育和公共文化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存在问题
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项目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延续性项目,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管理较为成熟,也取得了诸多成绩。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部分场馆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不规范
一是个别场馆绩效目标不明确。两馆免费开放项目为多年延续政策性项目,部分场馆未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造成工作目的还不够明确,资金使用不够及时。二是个别场馆预算执行率偏低。个别场馆存在专项资金结转现象,执行率偏低;部分陈列布展项目未及时实施。
(二)部分场馆人才缺乏、专业设备不足
两馆普遍反映人员编制少、实际人员少、经费少,部分场馆不得不雇佣临时工,包括安防人员、保洁员、讲解员、门卫等。尤其是与业务相关的鉴定、修复、讲解等专业人员缺乏,馆内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业务、行政人员比例失调。学术带头人年龄偏大,青黄不接,业务研究水平不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高素质博物馆、纪念馆管理人员,以及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存在博物馆、纪念馆专业人员流失等问题。另因资金来源单一,单纯依靠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无其他融资渠道,致使场馆提升不够,专业设备配备不足。
(三)部分场馆设施老旧、管理缺乏创新、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当前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方式冲击较大。部分场馆展陈老旧落后,对观众吸引力较差。管理上缺乏创新,未能开拓新宣传渠道,部分场馆对藏品背后故事挖掘不足,展览陈列内容单一,缺乏感染力,导致参观人数无法有效提高。
五、意见建议
(一)严格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做到细化量化强化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细化、量化,为项目资金使用、项目考核和绩效评价提供更好的依据。各场馆要根据年初县级主管部门预算内容,制定具体工作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保障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各场馆要依据制定的绩效目标和时间节点,严格资金使用的流程与额度,确保资金按预算执行。
(二)加大引进专业人才力度,强化内部培训
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大中小院校和社会上关注博物馆、纪念馆工作的人群,聘任他们为志愿工作者或专业讲解员,既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这一良好平台实现教育实践目的,又能为博物馆、纪念馆的大型公益活动提供人力支持,实现双赢目标。按照场馆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内部人员培训,挖掘主观能动性,打造过硬的职工队伍。
(三)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发展活力
通过与企业共建、民间支持等方法,拓宽融资渠道,博物馆、纪念馆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建立自我创收的长效机制,提升改造场馆设施,配备专业维修设备,提高陈列展品质量和吸引力,保障其运转活力。
(四)创新文物展示方式,增强吸引力
通过创新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变静态展览为动态模拟,或以影像视频等生动方式,让展品以新的途径重现历史。多方开拓展示渠道,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采取中外合作、馆际合作、馆校合作、馆企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交流传播优势,大力提高场馆吸引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