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财政新闻

山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攻坚年系列报道之三:山东绩效管理步入“全周期”时代

发布日期:2020-11-13 09:13 浏览次数:

重大政策和项目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延续性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升重大政策和项目制定、实施的精准度,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山东省探索凝聚政策和资金合力,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全周期跟踪问效机制,推动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一、坚持统筹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及时跟踪评价政策、项目实施成效。山东省及时出台《省级重大政策和项目全周期跟踪问效实施方案》,2020年选取老旧小区改造补助等6个省级政策和项目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对政策落实、资金管理机制及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推动政策实施与预算的有机融合。同时,充分发挥省级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推动市县开展重大政策和项目全周期跟踪问效。目前,济南、临沂、淄博等8个地市已建立全周期跟踪问效机制,组织实施市级重大政策和项目跟踪问效;桓台县作为试点区县,以带状公园建设项目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全周期跟踪问效机制。

二、突出绩效导向,“两个有效性”双提升

全周期跟踪问效主要关注重大政策实施效果和改进路径,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贯穿于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着力提升政策设计和资金使用两个有效性。2020年,济南市选取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城建计划项目、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等市级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全周期跟踪问效试点,对政策落实情况、预算执行及资金配置情况、管理使用有效性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并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及时清理和退出政策到期、绩效低下的政策和项目。临沂市选取城市运行维护、中心城区拥堵节点治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5个重大专项资金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试点,依据跟踪结果对重大政策和项目的结构配比、支出政策设计、分配使用方式等作出改进优化,推动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

三、注重协同联动,“多方参与”提效率

山东财政建立省级全周期跟踪问效工作定期会商制度,由省财政厅召集,部门和三方共同参与,集体研究确定监控工作方案和重点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周期跟踪问效顺利开展。上半年,省财政厅率先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头号”工程—小清河防汛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全周期跟踪问效,采取“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对小清河沿线5个市12个县市区的项目投资、资金落实、财务管理、产出效益和资金使用效果等实施全过程跟踪问效,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改进管理建议,调整完善工作措施,在主汛期前顺利完成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各项任务,为流域内平稳安全度过汛期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加强持续跟踪,政策实施“不走样”

按照“全周期跟踪、定期报告、闭环管理”的原则,全周期跟踪问效分为“启动阶段、准备阶段、中期跟踪、总体评价”四个阶段,根据政策和项目实施周期和阶段的不同,实施全生命周期持续管理,促进提升重点政策和项目支出绩效。烟台市市级全周期跟踪问效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跟踪问效的次数不少于2-3次,其中,对于一个预算年度内完成的政策和项目,跟踪次数不少于2次;对于跨年度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跟踪次数不少于3次。同时,跟踪问效在政策实施期内持续开展,跟踪问效结果作为当年预算调整、次年预算安排、绩效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政策调整、改进管理、优化流程有机衔接;政策执行期满后,对照绩效目标,对政策和项目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策延续执行、调整后延续执行、中止执行及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推动形成预算绩效管理与重点事业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