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财政动态 > 济南

诸城市财金联动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发布日期:2020-11-27 08:47 浏览次数:

诸城市以实施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制度创新试点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打破传统思维,积极拓展财政金融联动渠道,撬动激活资金资源,创新推广“按揭农业”模式,汇聚起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源头活水。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理念。针对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诸城市跳出“农民融资、农民投资”的传统思维模式,大胆探索“财政支持国企、国企融资投资、农民按揭经营”的新理念,即财政注资组建国有农业集团,投资建设种植或养殖基地,可预见收益后交给农民按揭经营,以农民的少投入甚至零投入,实现低风险、高收入。通过推广“按揭农业”模式,实现了财政资源要素精准发力,金融社会资本纷纷响应,大大纾解了农业产业融资投资困境。

(二)增资赋能。推广“按揭农业”,龙头企业是关键。市财政出资3亿元,注册成立一家专注深耕农业领域的市属国有企业——山东禾融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按揭农业”的融资和投资主体。同时,将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形成的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资产,以及部分国有土地产权、政府性资产等,共计价值12.4亿元,通过无偿划拨、产权调拨等方式注入禾融集团,进一步提升其资产规模和质量。在此基础上,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使其“轻装上阵”,尽快做大做强。

(三)混改助力。围绕增强禾融集团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市财政出资2420万元,主导集团控股万景源农业科技公司、诸城正山堂茶业公司,依托这两家企业的研发繁育优势、品牌市场优势,叠加自身资本资源优势,聚力形成了禾融集团的强大市场竞争力。目前,万景源公司的育苗能力和繁育出的矮化大樱桃、苹果等新品种,已完全满足“按揭农业”的推广及扩展需求,企业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四)基金引领。为突破财政资金“粥少僧多”的瓶颈制约,大胆开拓基金运作路径,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按揭农业”。截至目前,已通过基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超过10亿元。比如,市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肉鸡养殖专项引导基金,撬动烟台仙坛公司(上市公司)总投资30亿元建设亿只肉鸡生态项目。又如,市财政出资6000万元设立北汽新动能转换基金,撬动信得科技公司投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4.4亿元。

(五)要素联动。政府将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4.9亿元,优先用于肉鸡养殖和果茶种植项目。发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1.03亿元,用于建设万亩红茶基地。政府出资设立融资增信基金,首期完成出资3000万元,3年内规模达到1亿元,重点用于涉农企业的信贷风险补偿和应急转贷。引导开展“鲁担惠农贷”业务453笔,为涉农主体降低融资成本1438.3万元。新增樱桃、茶叶、苹果3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果树种植1个商业农业保险险种,农业风险补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二、初步成效

(一)投资主体实力增强。目前,禾融集团总资产达16.85亿元、净资产12.98亿元,获得农发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额度19.2亿元,融通到位资金8.2亿元;集中投资建设大樱桃、苹果万亩种植基地项目,目前已推广种植大樱桃10200亩、苹果10980亩、红茶3000亩,正在筛选符合条件的农民参与按揭经营。届时,一个占地3亩的智能樱桃大棚,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实现收入30万元以上。

(二)混改企业充满活力。目前,万景源公司的组培脱毒育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年种苗繁育能力超过1000万株,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建设全国最大、品种最优的果树育苗基地。正山堂公司成功培育出无性系茶树系列新品种,今年新研制的“超然红”系列高端红茶,市场反响良好,经试种,按揭农民亩均年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三)试点银行踊跃对接。在省财政金融融合政策的引导下,诸城4家试点银行有了更大的信贷投放自主权,参与“按揭农业”的主动性更加强烈。其中,农商行规划3年内涉农贷款累计投放总量不低于256亿元、增量不低于58亿元,今年已新增贷款23.1亿元;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正在积极制定涉农信贷年度目标,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投身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下一步,诸城市将继续深化推进“按揭农业”,发挥禾融集团平台主体作用,计划3-5年建设果茶种植基地20万亩以上,并全面加强基地的运营管理。仙坛公司肉鸡生态项目将于2021年底前完成总投资的90%,届时将建成27处养殖场、1处饲料场和食品加工厂(一期),形成年出栏加工1.2亿只肉鸡的生产能力。同时,诸城市财政将密切对接试点银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更好地满足涉农产业链各环节的资金需求;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力争做好30亿元基金债发行工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开辟新的资金渠道。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