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山东省铁路护路联防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日期:2020-12-18 10:33 浏览次数: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

    1.立项背景

    省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简称省护路办)是原省综治委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承担我省境内5632公里(其中高铁1738公里)铁路沿线护路联防工作,主要包括:护路队伍管理、平安铁路建设、爱路护路宣传、安全环境整治、重点人员监控、反恐安全防范和视频监控系统、基层基础建设等。

    自2015年取消征收护路联防费后,全省铁路护路联防经费纳入省级一般预算管理,设立省级铁路护路联防资金,用于建立和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加强铁路护路联防队伍、制度和基础建设,营造平安和谐的铁路运输环境,确保全省境内铁路运行安全畅通,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9年该专项资金整合到省级公共安全保障资金。

    2.实施目的

    通过省委、省政府对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部署,山东省铁路护路联防依托政法综治平台,以社会面控制为重点,协调路地开展联防联治,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确保沿线治安秩序稳定,切实保障辖区铁路运输大动脉安全畅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项目预算安排和支出情况

    2019年省级公共安全保障资金(铁路护路联防资金)支出预算指标为5700万元,调整后预算为5591.26万元,2018年预算结转额为954.00万元,实际执行预算为6545.26万元,实际支出6027.59万元,结余517.67万元。

    (三)项目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主要支出方向,一是人员经费,包括护路员生活补助、安全奖励、人身意外伤害险费用;二是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水电费、通信费、车辆运行及维护费、取暖费、救助慰问费、接待费、劳动保护费、差旅费;三是业务类项目,包括宣传费、会议费、培训费、服装装备、租赁费、专项整治费、平安铁路建设支出、护路协会工作费用;四是投资类支出,包括资产购置费、宣传牌维修费、修缮费。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总体绩效目标

    大力发扬“实干创新、齐鲁先行”的山东护路精神,推动山东护路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营造安全稳定的铁路治安环境,确保全省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2019年度绩效目标

    1.项目产出目标

    完成安全环境整治80次;开展护路工作培训15期;开展爱路护路宣传220次;完成重点时期安保维稳任务5次;铁路沿线安全隐患处置及时;完成护路房维修改造56处;项目资金发放及时率100%。

    2.项目效益目标

    护路安全事故发生率0.00%;铁路沿线环境得到改善;铁路安全知识知晓率90%以上;长效管理机制健全且执行有效。

    3.项目满意度

    护路人员满意度100%;受益群众满意度100%。

    三、评价基本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评价目的

    通过对项目的决策、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该项目立项决策、组织实施、运行管理的具体建议,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下一步预算资金安排提供重要参考。

    绩效考评结果是对项目工作的综合评价,将作为省级分配资金和选择、调整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2.评价对象

    本次评价针对2019年“铁路护路联防资金”项目专项资金6545.26万元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

    3.评价范围

    经主管部门确认,本次评价范围包括全省298处护路房,护路里程5632公里(其中高铁1738公里),涉及铁路线路31条(其中高铁7条)。项目单位包括省护路办、16地市护路办、济南铁路护路办及青岛铁路护路办等19个单位,地域覆盖16个地市和134个县(市、区)。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1.绩效评价原则和方法

    根据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并重的原则,本次评价采用指标分析法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辅以以下方法:

    ①目标比较法:对铁路护路联防项目资金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分析项目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

    ②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各种因素,评价绩效目标能否完成或完成程度。

    ③问卷调查法:针对铁路护路联防项目有比较明确的受益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以评价社会公众对铁路护路联防项目的满意度。

    ④专家咨询法:行业专家根据专业积累重点把握评价关键点,明确评价结论定位等。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19年山东省铁路护路联防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逻辑分析法设计,包括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产出和项目绩效四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资金使用、资源配置、项目管理等方面,客观分析项目的产出和效果,体现从决策、过程到产出、效果和影响的绩效逻辑路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也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行性。指标体系为评分所用,需要基础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支持。

    指标体系由四级指标构成:共设置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17个,四级指标37个。一级指标分为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三部分。指标体系构成中,一级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为:决策类指标占20%、管理类指标占20%、产出类指标占30%、效果类指标占30%。

    3.评价标准及评分方式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评分方式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量化原则。为避免主观判断引起的失误,增加定性指标的准确性,尽量对定性指标进行分解,针对分解部分进行打分,具体采用隶属度赋值方法,将定性指标分成几个档次,分别对应分值。对于每一档次的评分,制定评分依据,作为评分的参考标准。

    评价结果等级分为四个级别:高于或等于90分的为“优”,80分(含)-90分的为“良”,60分(含)-80分的为“中”,低于60分的为“差”。

    四、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一)综合评价结论

    19个项目单位综合得分92.82分,总体评价等级为“优”,其中16个项目单位评价等级为“优”,4个项目单位评价等级为“良”。决策方面得分18分,得分率90%;过程方面得分18.59分,得分率92.95%;产出方面得分29.11分,得分率97.03%;效果方面得分27.12分,得分率90.40%。

    (二)绩效分析

    通过对2019年度山东省铁路护路防护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该项目总体绩效优秀。虽然存在项目绩效目标设立的细化、量化不够,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安全排查有遗漏等问题,但实现了项目立项的目的,专项资金为铁路护路工作的实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完成了铁路防护任务,为全省铁路安全运行提供了平安和谐的铁路运输环境,具体体现在:

    1.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围绕全国“两会”、青岛多国海军活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界军运会等重大节点,组织开展两轮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铁路沿线精神病人等重点群体和个体,逐案逐人落实主体责任和稳控措施,配合公安局开展“平安站车路、金盾护你行”、犯罪“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净化了铁路治安环境。

    2.外部环境安全综合整治成绩显著。按照抓根本、利长远的工作思路,规范外部环境安全管理事项,建立长效机制。对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做出具体部署安排。协调各市清理沿线垃圾6808处、侵线物1268处、防尘网2344处。针对沿线烧荒点火、闲人上道、攀爬护网、轻漂物侵线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清理清除各类治安问题4400余件。

    3.爱路护路宣传更加广泛深入。以“共建共享平安铁路,献礼建国70周年”为主题,在16地市电视台等50余家媒体播放。开展铁路沿线“七进”宣传,组织各市护路办开展集中宣传750场次、学校法制课宣传380场次,发放宣传品22万件。

    4.护路联防基层基础规范发展。进一步理清护路联防工作模式和机构设置,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分段到县(市、区)、责任到乡镇(街道)、任务到村(社区)的护路联防工作体系;重点抓好双人双岗值勤、巡线巡查及护路房管理等制度的落实,为一线专职护路协理、信息员、护路队员统一配发制式服装、标志标识以及卧具备品等;举办护路办主任、协理、信息员、财务培训班,培训护路干部330余人;举办专职护路队员培训班11期,培训护路队员660余人。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绩效目标设置不够明确,细化、量化程度不够。由于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对绩效目标的认识及理解程度不足,存在绩效目标(尤其是成本和效益指标)设置不够明确、细化量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带来不便。

    (二)个别地市在项目执行方面还存有不足。个别地市因铁路沿线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和安全意识不足,部分地区和个别路段防控措施落实不力、执勤能力不足,部分铁路沿线异物挂网、荒草着火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在专项资金使用上,个别地市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存在报销单据不规范现象。

    (三)个别地市存在护路员年龄偏大、部分护路房未达到标准要求,需要进一步维修的现象。根据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护路房基础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护路员年龄不得超过55周岁,可本次评价过程中发现,因护路员收入偏低,无法招聘到符合年龄条件的护路员,导致现有护路员中半数以上超过规定年龄,本次实地考察护路房过程中发现个别护路房因项目资金不足,存在设施陈旧老化问题,需要进一步整修。

    (四)全省技防发展不均衡,个别地市信息化建设略有拖后,视频监控应用还有不足。部分地市因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起步晚、工程资金不足、体系建设不完备等因素,铁路沿线未能实现全面覆盖,个别地市尚未纳入“天网工程”或“雪亮工程”。

    六、有关建议

    (一)根据铁路防护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绩效目标。建议项目单位在编制实施方案的同时,按照省级主管部门上报中央主管部门的标准,以各地市护路办为单位填写《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加强财政部门与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综合考虑项目实施条件,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与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绩效目标。

    (二)进一步规范队伍建设,严格财务管理,全力保障护路联防工作有效进行。省、市两级护路办应当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扎实推进铁路沿线的环境整治,落实属地管理,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三)积极推进全省科技护路建设,完善铁路沿线视频监控和智能平台建设应用。对科技护路建设进度较慢的地市,要加强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多方面互联共享,将铁路沿线的桥梁、涵洞、基站火车站等铁路沿线视频监控建设纳入“雪亮工程”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应用、同步管理。按照“增点扩面提质增效”要求,加强对铁路沿线重点区段和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建设,力争实现铁路沿线重点部位监控覆盖率、联网率两个100%目标。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