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质量发展和市场监管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政策背景及实施的目的
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问题。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要求,我省设立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资金,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和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战略,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根据《“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我省设立质量管理资金,加快质量标准建设,全面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商标品牌法律保护,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落实质量强国战略要求。根据《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我省设立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开展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PCT国际专利申请资助,全省专利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维护、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等,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要求。
2019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要求,我省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质量管理、标准化及商标战略,知识产权发展、药品安全监管(含医疗器械、化妆品)等方面的资金,设立质量发展和市场监管资金项目。
(二)项目内容及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度质量发展和市场监管资金项目预算安排74383万元,主要投向:食品安全资金,包括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食安山东”创建等3项内容。质量管理、标准化及商标战略资金,包括质量提升、标准化改革奖补和商标战略及广告业发展等内容。知识产权发展资金,包括开展专利授权、专利合作及专利导航工作等。药品安全资金,包括药品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抽检设备购置)、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药包材抽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
截止2019年12月31日,省级资金共支出70550.75万元,资金执行率94.85%。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通过2019-2021年三年创建,食品安全方面,形成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将山东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质量管理方面,防范全省范围内发生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保障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发展方面,进一步提升全省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药品安全方面,监管水平显著提高,监管技术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及早发现和识别药品风险和隐患,有效控制和消除风险隐患。
2.项目2019年度绩效目标
(1)数量指标:食品安全方面,监督抽检81560批、风险监测48387批。质量管理方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企业数3200家、建设广告业“双创示范基地”数量2个。知识产权发展方面,发明专利授权量2万件,PCT申请量1千件。药品安全方面,药品质量抽验≥14000 批次,医疗器械监督抽检≥1200批,化妆品抽验1300批次,药包材抽检200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补品种数4个。
(2)质量指标:食品安全方面,检验项目符合国家规定,样品有效率≥95%,示范创建考核评价≥90分。质量管理方面,产品质量抽检任务完成率100%。知识产权发展方面,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5件。药品安全方面,检验项目按国家标准进行,样品检验准确率100%。
(3)时效指标:食品安全方面,每季度抽检样品量不低于计划总量的1/4,11月30日前完成全年任务的90%。质量管理方面,产品质量抽检和广告监测完成及时率均为100%。知识产权发展方面与药品安全均为2019年度完成。
(4)社会效益指标:食品安全方面,不合格食品处置率、向有关部门通报抽检监测结果均达到100%。质量管理方面,提升行业质量水平,总结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知识产权发展方面,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所占比重稳步提升。药品安全方面,公众药品安全认知提升,药品安全监管水平逐年提升。
(5)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食品安全方面,公众食品安全获得感稳步提升。质量管理方面和知识产权发展方面,社会公众满意度均≥85%。药品安全方面,公众药品安全获得感提升。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范围:省级资金74383万元,涉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等6个厅局及所属事业单位共计24个省级单位,济南、青岛等16个市(所属137个县/市/区),以及东平、郓城等25个省财政直管县。
2.评价目的:通过对项目的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四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评价依据
本次评价依据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经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方案或调整方案、财务会计资料,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各级政府或财政部门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管理办法及规定等。
(三)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依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的要求,设置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一级指标。根据省财政厅《山东省省级预算支出项目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试行)》中提出的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设计整体指标体系。根据资金投入方向的不同,设计4套指标体系,每套指标体系设置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一级指标。每套指标体系在保证一、二级指标分值相同的情况下,设计三、四级个性化指标,每套指标体系总分值设定为100分。
(四)评价方法
结合评价项目的类型、特点和指标体系内容主要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和公众评判法,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通过对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的比较和分析,对资金进行综合评价。
本次评价工作采取非现场与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整体工作共分3个步骤:一是非现场评价阶段,根据淄博、滨州等8个市的项目单位所提供资料,对项目管理、组织实施、财务收支、业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对项目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和各承检机构具体承担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复核,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核查落实并形成问题清单,按照资金投向分项目进行评价打分。二是现场评价阶段,对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6个厅局及济南、青岛等8个市开展了现场评价,并延伸到县和部分第三方承检机构,现场评价项目覆盖率达到55%,资金覆盖率达到75%。三是开展社会调查,通过手机二维码形式发放电子调查问卷,收集公众满意度,共回收调查问卷10751分。
三、评价结论
(一)综合评价结论
综合分析看,该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比较规范,总体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较好,公众对项目的满意度较高,4个资金投向的综合得分为91.89分,评级为“优”,其中食品安全资金90.45分,质量管理、标准化及商标战略资金92.54分,知识产权发展资金92.93分,药品安全资金93.54分。根据4个资金投向占预算总金额的权重,综合得分91.89分。
(二)绩效分析
依据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情况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并分别从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指标得分情况见下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四级指标 | 总得分 |
决策(20)分
决策(20)分
| 项目立项(6)分 | 立项依据 充分性(3)分 | 项目决策相符性(2)分 | 2 |
部门职责相符性(1)分 | 1 | |||
立项程序 | 项目立项文件相符性(1)分 | 1 | ||
项目立项程序规范完整性(2)分 | 2 | |||
绩效目标(6)分 | 绩效目标 | 绩效目标与工作内容相符性(1)分 | 1 | |
绩效目标与业绩水平相符性(1)分 | 0.56 | |||
绩效目标与预算相符性(1)分 | 1 | |||
绩效指标 | 绩效目标细化量化程度(2)分 | 1.80 | ||
绩效目标与任务计划相符性(1)分 | 0.91 | |||
资金投入(8)分 | 预算编制 | 预算编制科学性(2)分 | 2 | |
预算编制合理性(2)分 | 2 | |||
资金分配 | 资金分配的科学性(2)分 | 2 | ||
资金分配的合理性(2)分 | 2 | |||
过程(20)分 | 资金管理(10)分 | 资金到位率(2)分 | 2 | |
预算执行率(2)分 | 1.90 | |||
资金使用合规性(6)分 | 5.22 | |||
组织实施(10)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健全性(2)分 | 1.35 | |
管理制度的合法、合规、完整性 (2)分 | 1.91 | |||
制度执行 | 项目执行规范性(2)分 | 0.89 | ||
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完备性 (2)分 | 1.45 | |||
项目档案资料齐全性(1)分 | 1 | |||
项目实施条件落实情况(1)分 | 1 | |||
产出(30)分 | 项目产出(30)分 | 28.90 | ||
效益(30)分 | 项目效益(30)分 | 27.01 | ||
合 计 | 91.89 |
决策方面,总分20分,得分19.26分,得分率96.32%。该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立项程序规范;绝大部分单位确定的绩效目标合理,指标明确;预算编制科学,资金分配合理。只有极个别单位存在未编报绩效目标的问题。
过程方面,总分20分,得分16.64分,得分率83.19%。大部分项目资金足额到位,预算执行率达到94.85%;业务主管部门建立了相关制度办法,项目档案资料比较齐全完备,除个别单位外均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第三方承检机构;绝大部分项目实施单位能够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管理使用资金。也有个别单位存在未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的问题,个别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存在预算执行率低的问题,但因数额较小,对项目总体得分的影响有限。
产出方面,年度工作任务完成较好,食品抽检、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奖补以及药品、化妆品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均完成任务,医疗器械抽检工作因企业停产等原因无法抽到样品,仅有少量任务当年未完成。效益方面,及时发布食品抽检结果,提升了公众获得感;“食安山东”品牌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山东质量”、“山东品牌”等项目的创建,夯实了质量发展基础,改善质量发展环境;标准化建设,带动了各行业领域的整体水平提升;开展专利导航,为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和精准“双招双引”提供了专利指南,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抽检工作,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了药品、医疗企业质量和管理水平及公众对药品安全的获得感。根据社会调查分析结果项目综合满意度86.46%,其中,食品安全方面满意度为84.45%,质量管理、标准化及商标战略满意度为85.38%,知识产权发展方面满意度为95%,药品安全方面84.84%。
(三)取得的成效
2019年省级资金支持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及农畜产品快检项目163907批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企业5285家,组织制定标准823项,核准注册商标372223件,建设广告业“双创示范基地”2个。完成发明专利授权20652件,完成药品抽检15289批次等。
我省2019年食品抽检工作实现品类全覆盖、区域全覆盖、业态全覆盖、生产企业全覆盖等4个全覆盖,抽检量达到7.1份/千人,超额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人均抽检目标,通过提升能力和加大抽检批次,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问题发现率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质量管理方面,全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家电、鞋帽、日化、车用汽油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山东品牌”高端化进程加快,10个产品与欧盟地理标志互认,占全国的1/7,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山东入围数量同比增长43.2%。知识产权方面,全省有效注册商标126.2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7951件,地理标志商标701件,居全国首位。全省新增专利申请16.5万件,新增专利授权10.5万件,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入库专利2万多件。药品安全方面,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药包材等各类抽检1.83万批次,较上年增长25%,药品医疗器械检验能力和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有4个实验室被列为国家药监局首批重点实验室,化妆品抽检工作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8%,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数在全国提升至第3位。
(四)存在的问题
从评价的情况看,各项目承担单位较好的完成了2019年度任务,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个别单位也存在项目管理和目标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1.项目管理有待完善。个别部门未在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抽检任务调整的相关流程和办法,工作任务调整不规范。如,个别部门通过电话方式下达任务调整通知,造成任务调整无据可查,个别单位自行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之间调整任务,导致少量监督抽检任务当年未完成。
2.绩效目标管理有待加强。个别项目单位尚未牢固树立绩效意识,未严格执行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的要求,存在未编报绩效目标和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个别项目单位收到项目资金后,未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目标申报表。个别单位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对目标的论证不够充分,设置不够科学,编报的绩效目标明显低于历史业绩水平。个别单位设置绩效目标不完整,缺少产出指标。个别单位机构调整后原定的工作任务调整至其他部门实施,未及时按照规定调整绩效目标。
四、意见建议
(一)完善工作计划管理流程
从评价的情况看,食品、药品抽检业务主管部门未制定详细的抽检任务操作规程,建议业务主管部门尽快完善抽检任务调整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规范抽检任务调整工作,项目单位因客观原因需要调整任务的,按程序向主管部门报批,主管部门批准的应通过正式文件下达,切实增强抽检任务的约束力,提高业务管理的规范性。
(二)严格绩效目标管理
一是增强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单位申报绩效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业务承担能力和历史业绩水平,避免出现目标设置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二是严格落实绩效目标调整程序,避免因擅自调整影响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