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
2016年,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28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财政政策措施的通知》(鲁政发〔2016〕20号)中关于“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的有关规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原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原山东省地方税务局于2016年12月联合出台了《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教〔2016〕80号),省市县联动对符合条件企业的研发经费给予后补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承担50%。这项政策的实施,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相叠加,对企业研发创新实现“双重”激励作用,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
2019年,《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教〔2016〕80号)到期,为更好激发我省企业的创新活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联合制定了《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鲁科字〔2019〕91号)(以下简称《补助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内容和资金补助情况
对符合补助条件的企业按其当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总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2017-2019年期间,省补助政策资金共补助省内符合条件的企业8266家(含享受两次及以上企业),投入145939.01万元。
(三)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实施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相叠加,对企业研发创新实现“双重”激励作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鼓励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对省补助政策的制定情况、政策的执行情况、政策绩效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该政策的产出及效果情况,与预期政策目标进行对比,总结我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运行的成绩与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政策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为进一步优化补助政策、完善资金管理、确定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本次评价对象为省补助政策的制定、运行及成效,涉及省补助政策设立以来的资金145939.01万元(2017-2019年),评价范围包括享受补助的8266家企业。评价基准日为2020年4月30日。
(二)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 号);
3.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 号);
4.中注协《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指引>的通知》(会协〔2016〕10号);
5.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预〔2011〕67号) ;
6. 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工作规程>和<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的通知》(鲁财绩〔2020〕4号);
7.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财政政策措施>的通知》(鲁政发〔2016〕20号);
8.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28号);
9.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若干财政政策〉及5个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8〕37号);
10.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教〔2016〕80号);
11.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税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的通知》(鲁科字〔2019〕91号);
1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三)评价思路和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绩效评价综合绩效级别具体分为4个等级:综合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综合得分在80~90分(含80分)为“良”,综合得分在60~80分(含60分)为“中”,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为“差”。其中“优”表示成效显著,“良”表示成效明显,“中”表示成效一般,“差”表示成效较差。
政策评价是围绕着政策及其活动全过程,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据此,我们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绩效三个方面,对省补助政策的运行过程及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政策制定是政策的研究、设计、评价和选择的过程,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第一阶段,其科学性是政策可以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对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制定的评价,首先考虑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即是否符合政府导向和企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政策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各类规章制度的要求,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修订等方面的流程是否规范;政策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是政策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政策执行是指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省补助政策的相关利益方为符合补助条件的企业,如何让政策有效传达以及被充分理解是政策落实的第一步;鉴于企业申请数量多、受益对象分散的特点,省补助政策资金申报资料审核的规范性是资金科学有效分配的重要环节;资金的落实到位是政策落实的结果。
3.政策的绩效是政策执行的结果,是政策价值高低的直接评定标准。就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而言,其项目产出主要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新增专利、投入产出比等;政策所要达到的效果为促进企业研发体系的完善,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评价方法及实施过程
本次政策评价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了公众评判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实施过程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工作实施、综合分析评价、撰写评价报告四个阶段,其中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实施方案的编制,核心是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工作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现场收集政策以及企业数据,对企业发放问卷调查,去企业现场调研企业研发情况,对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广泛听取市主管部门以及企业对政策的意见建议;综合分析评价是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现场调研结果进行综合评分,针对评价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形成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
四、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评价最终得分为84.90分,评价结果等级为良。
各指标得分情况表
维度 | 政策制定 | 政策执行 | 政策绩效 |
分值 | 25 | 25 | 50 |
得分 | 21.36 | 20.91 | 42.62 |
得分率 | 85.44% | 83.64% | 85.24% |
(二)绩效分析
从指标得分情况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绩效3个一级指标得分率分别为85.44%、83.65%和85.25%。
1.政策制定指标分析
该一级指标满分25分,得分21.36分,得分率为85.44%。自2016年制定该项政策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项补助政策在各项管理制度、资金申报通知等各类具体制度、文件的制定方面已逐步完善,但在形式上还需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具体环节方面的管理细则(如项目申报流程、审核流程等方面)规定的还不够具体;政策补助的强度、条件的设定方面需进一步优化。
2.政策执行指标分析
该一级指标满分25分,得分20.91分,得分率为83.64%。总体来看,政策执行较为规范,但也存在个别方面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如,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的时间不够固定,个别企业对政策的了解不够透彻,同时个别市县存在配套资金未到位或到位不及时的情况。
3.政策绩效指标分析
该一级指标满分50分,得分42.62分,得分率为85.24%。该指标主要对受补助企业的研发投入、经济拉动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政策的整体产出及效果较为理想,企业对政策的综合满意度较高。
(三)取得的成效
2017-2019年,省补助政策共计补助企业8266家,投入145939.01万元,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等都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较高。
1.扶持方式较为简捷,享受补助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研发后补助政策不同于单项科研项目支持,针对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进行补助,无需履行立项、评审、结题等常规科研管理程序,具有申报程序简便、政策普惠适用、先干后补等特点,聚焦激活企业整体研发活动,不对企业具体科研项目进行干预,入围标准及补助方式简单明了,受到企业主体普遍认可和欢迎。2017-2019年间,享受补助的企业数量和补助金额持续大幅度增长,其中,2017年享受省补助政策的企业811家,获得省级补助总金额19994.54万元;2018年享受省补助政策的企业2088家,获得省级补助总金额43623.12万元;2019年享受省补助政策的企业5367家,获得省级补助总金额82321.35万元,受惠企业数量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57.25%。
2.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多政策共同扶持效果明显
从2017-2019年三年省补助政策实施情况看,每年研发项目的数量持续增长,样本企业研发项目数量2017年16933个、2018年17912个,2019年18037个,平均增长率为3.21%;研发投入2017年1017174.85万元,2018年1134743.65万元,增长率为11.56%,引导企业研发持续投入效果较为显著。
此外,省补助政策还可以与其他优惠政策同时享受,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加计扣除、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等,形成对企业创新的政策叠加支持效应,统计数据显示样本企业收入年平均增长率11.74%,净利润平均增长率19.04%,均高于同期平均水平。
3.企业研发实力逐步增强,研发成果产出绩效明显
根据样本企业统计,2017-2019年企业研发人员数量逐年提高,平均增长率在3.46%;申报专利数量分别为2017年12702个、2018年14917个、2019年15151个,平均增长率为6.05%;专利拥有数量连年上升,2017年34149个、2018年44600个、2019年54579个,平均增长率为9.22%,且产出质量较高,发明专利平均占比达到22.05%。
4.高技术领域受益度较高,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017-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研发补助的比例在85%以上,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连年提升,其中2017年占比35%、2018年36.90%、2019年40.10%。样本企业中84.94%的企业研发领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为获得研发补助企业所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的前三名,高新技术领域企业研发动力强、投入大、积极性高。
四、存在问题
本次政策评价收集了其他省份相关管理规定并广泛征集了各利益相关方对政策实施的意见,对收集的资料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分析汇总,认为目前政策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政策认知方面。评价调研过程中,发现少部分企业人员对于省补助政策的各项管理制度、申报条件、补助标准、审核管理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二)补助资金申报及审核方面。部分企业反映,主管部门每年申报时间不够固定,给企业申报补助资金带来不便。
(三)补助资金使用监管方面。主管部门对企业补助资金的使用监督不够,少部分获得补助的企业未根据相关规定对补助资金及其发生的支出进行单独核算。
五、意见建议
(一)政策宣传方面。开辟更多途径,如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研究开发补助政策以及具体执行事宜。
(二)资金申报方面。建议主管部门将每年的资金申报时间进行相对固定,明确企业申报条件及所需资料,便利企业及时享受政策补助。
(三)资金使用监管方面。对企业使用财政补助资金的情况加强监督管理,督促获得补助的企业对补助资金及其发生的支出进行单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