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莒县围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新体系,从“做细绩效制度、做优绩效目标、做准绩效监控、做深绩效评价、做实结果运用”五个方面下功夫,提升财政管理绩效,努力打造预算绩效管理的“莒县样板”。在财政部2018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莒县列全国1868个区县第三位,东部省份第一名,获得中央奖励资金1000万元;在2018年度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列37个试点县第2位;2020年被列入全省预算绩效管理示范县。
一、突出制度体系建设,夯实绩效管理基础。按照“先建制度、先搭框架、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一是外出学习“取真经”。先后到济南平阴县财政局、上海浦东新区财政局、山东财经大学等地学习外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先进经验和做法,理清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目标,增强改革针对性。二是健全制度“成体系”。以县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财政部门印发了《莒县县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莒县县级预算支出项目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规程》等配套文件,形成了“1+N”制度体系,所有绩效管理文件全部汇编成册,成为单位桌面上必备“工具书”,方便单位学习查询。三是培训学习“增本领”。组织绩效管理业务培训班,强化绩效管理理念,明确工作任务和方法路径,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已累计组织业务培训5期,取得良好效果。
二、突出绩效目标管理,实行预算“源头”管控。绩效目标是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绩效目标“全覆盖”。前移绩效关口,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未申报绩效目标的项目,一律不安排预算,对项目立项依据不充分,绩效目标模糊不方便执行的项目,退回单位重新修改完善,未能通过审核的项目,不得进入预算编制流程。2020年预算共编报县级项目绩效目标483个,涉及资金23.2亿元,实现绩效目标编制“全覆盖”。二是定制模板“保质量”。结合省里下发的绩效目标编制模板,要求单位编制绩效目标时严格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编制的目标相衔接,按照“参照物”规范编制绩效目标,单位绩效目标编制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三是搭建平台“直通车”。在财政业务大平台预算编制模块中,将绩效目标编制流程深度嵌入预算编制全过程,实现绩效目标编审工作线上运行,促进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进程,构建起预算管理“防火墙”。
三、突出绩效跟踪监控,动态掌控目标实现。绩效运行监控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一是拉长监控“全链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预警机制,对单笔超过100万元或同一收款人单日累计超过100万元的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卡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清理规范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通知》,建立健全单位公务卡消费支出及现金提取情况预警机制,减少现金支付,规范财政资金存放,延长监控链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二是三保支出“优先级”。针对今年减税降费及新冠疫情叠加,县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不利影响,预算执行中坚持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优先原则,属于三保支出的项目库款优先予以保障,1-5月份全县“三保支出”实现2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5%。三是动态实施“双监控”。依托财政业务大平台动态提取部门预算执行数据,开展绩效目标和支出进度“双监控”,对偏离目标的项目,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有效防止低效和无效支出情况。1-5月份,对52个重点项目实施重点监控,发现并要求3个单位及时落实整改问题。
四、突出预算绩效评价,绩效改革引向深入。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核心,在总结以前年度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创新突破。一是县直整体支出评价“再扩容”。在去年县直一级预算单位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今年将县直52个二级预算单位也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围绕预算编制执行、预决算公开、盘活存量资金、“三公经费”管理、公务卡及银行账户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等7个方面设计22个绩效评价指标,引导单位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管理,提高整体支出绩效。二是乡镇综合绩效评价“出实招”。印发《乡镇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办法》,针对乡镇街道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围绕基础工作、业务管理、资金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5大方面,设计37项考核指标,对乡镇财政管理进行全方位综合绩效评价,倒逼乡镇提高绩效管理意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三是重点绩效评价“重实效”。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选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振兴工业扶持资金、城北污水处理厂运营等11个社会关注度高、资金使用量大的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选择5个PPP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试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第三方机构选聘机制,加强对第三方评价质量管控,努力实现绩效评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五、突出评价结果应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绩效管理成效如何,绩效结果运用是关键。一是绩效结果“双公开”。绩效评价结果以呈阅件的形式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并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通报,绩效较差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受质询。财政部门在全县预算编制大会上通报绩效评价结果,对排名后十名的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单位限期整改。二是结果运用“动真格”。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相挂钩。对评价结果后十名的单位和第三方评价结果达不到“良”的项目,分别扣减下一年度部门业务类项目经费和专项资金的15%。将PPP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府付费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必问责”。三是用好考核“指挥棒”。从2019年起,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街道综合考核中,专门拿出5分用于乡镇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评价,强化激励约束,调动各乡镇街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