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顺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山东省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积极有为、提质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我们将充分借鉴您的建议,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确保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见效,为“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一、着力提升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财政资源精准发力,出台一揽子支持复工复产财税政策,整合设立支持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奖励、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等专项资金,前7个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居民就业、基本民生等方面的支出4683亿元,占比77.6%,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其中,卫生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3.1%、17.5%、8.4%;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2.61亿元,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经费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加大政策系统集成力度,全力支持“六稳”“六保”任务落实,保障好八大发展战略实施,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办大事。
二、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疫情发生后,我省在全国率先明确17项税费政策和便利措施,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交通运输等六大困难行业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通过减免“两税”方式鼓励出租人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确定在地方权限范围内,年底前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初步测算,上半年为全省市场主体新增减负867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巩固和拓展去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抓好今年新出台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确保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1850亿元左右,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通过大数据等手段,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收的收上来。同时,深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改革,全省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已覆盖90%的用票单位,进一步提升非税收入征缴效率和规范性。
三、管好用好中央直达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今年以来,中央财政下达我省各类转移支付和新增债券6411亿元,比去年全年增加2110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234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下一步,我们将管好用好各类资金,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强化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格落实资金直达机制,实行“日监控、旬调度、月通报”,建立受益对象实名制台账,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帮助基层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另一方面,加快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动态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切实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四、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做好“压”的文章,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针对疫情冲击、财政减收增支的严峻形势,坚决贯彻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省级年初预算实行对日常公用支出、一般业务经费和发展类项目统一压减10%,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良等次以下的项目压减20%,对投向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资金压减30%,同时不再安排一般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除危房外不再安排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支出,腾出财力保重点。年度执行中,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对差旅费再压减30%,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再压减60%,无法执行的因公出国(境)费全部收回,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再压减60%以上,进一步节用裕民。另一方面,做好“撬”的文章,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创新财政支出方式,灵活运用财金联动政策工具,吸引社会资本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放大资金效果。加快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运作,省级已批准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121只,投资项目210个,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1453亿元。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全省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766个,投资总额8164亿元。稳妥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变“奖补”为“股权”,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五、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全面落实“1+2+N”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绩效评价,聚焦服务八大发展战略,今年省级对17个政策和项目开展财政评价,对6个实施周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促进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强化评价结果应用,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加快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财政厅
2020年8月19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李 磊 0531-8266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