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促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学习研究,现就涉及财政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省财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一)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实效。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我们坚持先谋一步、抓深一层,在落实好已出台 “普惠制”财政政策基础上,专门为民营经济发展“量身订制”了一批财政政策措施,陆续被吸收到省委省政府支持新旧动能转换“1+5”财政政策、实体经济45条、扩内需补短板42条、民营经济35条等一系列重磅意见文件中,初步构建了覆盖企业发展全过程的梯度培育政策体系。比如,围绕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出台了“小升高”财政补助政策,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中小微企业每户给予10万元补助。以“瞪羚企业”培育为靶向精准切入,对新评选认定的瞪羚示范企业,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并在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上市培育、资金奖励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二)大力推动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负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着眼“放水养鱼”,确保“规定动作”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持续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积极抓好国家新出台税费政策的落地实施。比如,免征公共运输服务及部分生活服务业增值税;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降至1%;将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至2021年缴纳;暂免征收在职职工人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同时,我们还大力压减政府性收费项目,全面取消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保留政府性基金17项,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26项。截至今年6月底,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纳税主体发展指数总体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经济活跃程度有效提升,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三)强化要素供给,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难、人才不足等问题,综合采取设立基金、财政奖补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比如,为支持企业家队伍建设,省财政连续5年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实施“111”工程,建设企业家网络学院、开展企业家境内外培训,安排青年企业家赴国内外优秀企业培训学习、实践锻炼,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为支持企业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2020年省财政落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资金7400万元,对37个人才项目给予补助。同时,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通过降低基金设立门槛、提高引导基金出资比例、放宽基金返投比例等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设立。
(四)聚力“放管服”,努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把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加快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按照“应上尽上、能快则快”的原则,着力简化上线申办手续,迁移技术对接关口,推行线上受理流程,全省新增上线单位4842家,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向全省领域、各层次逐步扩展,改革红利惠及各界。同时,我们还狠抓涉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及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实施细则,明确申报条件、流程等,确保企业看得懂,提升政策实效;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广泛宣传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财税政策落实操作指南》《山东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费减免政策指南》,方便企业学习、查阅和运用;建立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疏通政策落实堵点、难点问题,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税费优惠,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省财政围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正如提案中所提到的,民营企业仍面临政策协同性需进一步加强、融资等要素供给瓶颈等亟待突破的发展难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吸收提案中提出的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四篇文章,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做好“加”的文章。强化政策资金系统整合集成,加强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实现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联合激励,集中财力办大事。比如,今年我们加大现有财政金融联动政策整合力度,设立了20亿元规模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资金”,综合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应急转贷等政策手段,充分调动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性,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又如,在应急转贷基金方面,截至6月底,共91家市县应急转贷机构纳入省级应急转贷体系,先后服务中小微企业4135家次,完成转贷资金592亿元,省级资金放大规模近300倍。
二是做好“减”的文章。全面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深挖我省减税降费潜力,进一步优化财税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比如,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地方税费减免力度,在省级权限内出台对六类困难行业及小规模纳税人免征2020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通过减免“两税”的方式鼓励出租人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助力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初步统计,1—5月份,全省新增减税降费597亿元,其中,新增减税265亿元,降低政府性收费15亿元,降低社保缴费317亿元。尤其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积极打出社会保险费“减、免、缓”组合拳,年底前对中小微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单位缴费全额免征,其他参保单位减半征收2—6月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3—12月降低企业职工医保费,困难企业和低收入人员可缓缴社保费。截至6月底,我省已减免企业各项社会保险费390亿元,预计全年将减轻企业及个人社会保险缴费负担900亿元。
三是做好“乘”的文章。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提高财政资金运作市场化水平,探索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基金管理体制,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政策落细落实,更多运用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实现财政投入从直接到间接、从无偿到有偿、从点到面的转变,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比如,今年我们加大纾困基金设立推进工作力度,截至6月底,省国资委牵头5户省属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纾困基金9只,认缴规模166.45亿元,实缴108.04亿元,投出资金99.92亿元,纾困企业16家,其中上市公司12家、非上市企业4家,涉及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聊城等市。积极与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投资基金,目前共有海尔集团、如意集团、鲁民投等160余家省内外民营企业参与了75支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的设立,占省级新设基金的72%。坚持“基金跟着项目走”,通过加大引导基金让利力度、实施财政奖励等政策措施,引导基金投资民营企业项目,加快基金投资运作。目前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完成投资项目228个,其中投资民营企业项目205个,占基金投资项目总数的90%;实现基金投资398亿元,其中投资民营企业项目338亿元,占基金投资总额的85%。特别是在省工商联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成立了山东鲁民投新动能高端化工股权投资基金,有力支持了全高端化工产业发展。
四是做好“除”的文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广“服务事项一岗受理、业务办理一体并联、工作落实一办到底、政策指南一图导航”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努力实现政策推送“零距离”、政策“面对面”定向推送、“点对点”柔性定制。积极研究推行普惠政策“零申报”,区分不同政策类型、不同测算标准,加强部门间信息和数据共享,减少重复申报,变“企业自己跑腿”为“我为企业跑腿”。同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取消进入门槛,优化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流程,强化政策落实督导,制定实施政府采购“预付款”“限时签订合同”和“限时付款”等制度,努力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帮助企业平稳渡过疫情难关。今年上半年,全省政府采购已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857.37亿元,占政府采购合同总额的76.1%。
感谢贵单位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财政厅
2020年7月31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高 洁 0531-8266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