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预算绩效信息公开

2020年度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30 17:20 浏览次数:

一、部门基本情况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林业局),以下简称“省自然资源厅”,是省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内设26个处室,另下设23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1个)、1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以及1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2020年,省自然资源厅年初收入预算171211.5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93712.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2970万元,事业收入10631.68万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39530.97万元,上年结转14366.56万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省自然资源厅收入决算数为154347.3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05495.6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1636.2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4.35万元,事业收入11890.89万元,其他收入1684.18万元,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10519.92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12876.11万元。2020年省自然资源厅部门支出年初预算数171211.51万元,包括基本支出47958.41万元,项目支出123253.1万元,年中调减部门预算16864.17万元,2020年度省自然资源厅全年支出预算数为154347.34万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省自然资源厅部门预算实际支出144464.14万元,其中基本经费支出57246.82万元,项目经费支出87217.32万元,部门预算执行率为93%。

2020年度省自然资源厅年初安排预算项目340个,其中,投资发展类项目涉及资金67184.04万元、占比56.05%,专项业务经费项目涉及资金52683.06万元、占比43.95%。截至2020年12月31日,省自然资源厅全年实际开展项目415个(按子项目统计),管理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共计59018万元。

2020年省自然资源厅围绕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地质矿产、林业、测绘地理信息、耕地保护等方面设置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绿色矿山数量”等部门战略绩效指标8项及“组织实施省级重大地质矿产勘查专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部门年度绩效指标10项。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以预算资金为主线,对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的目标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及成本控制等进行梳理,综合分析部门的管理效率,落实部门预算主体责任,提高部门资金、资产等资源统筹配置能力;以战略目标和职责目标为基础,对部门履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反映财政资金支出结果,提升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评价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

2.《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

3.《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绩〔2021〕1号);

4.《山东省财政厅关于配合做好省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函》(鲁财绩函〔2021〕1号);

5.被评价单位提交的反映部门管理的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部门整体目标、“三定”方案、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区域相关规划、管理制度文件、财务资料、预算审查及批复资料、预算执行过程资料、决算报告等;

6.被评价单位提交的反映部门履职结果的佐证材料;

7.评价工作组通过公开渠道查询、社会调查收集或专家咨询获取的相关资料。

(三)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评价围绕部门整体战略和职责目标设置、资金资源统筹配置、管理效率、成本管理、履职效能、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满意度等7个一级指标,将评价重点聚焦于部门履职及管理过程的重点环节。战略和职责目标设置部门整体绩效目标1个二级指标,侧重于目标与职责、发展战略的契合程度;资金资源统筹配置设置预算分配情况、收入统筹情况2个二级指标,侧重于部门支出预算结构合理性及分配结果合理性、收入预算统筹情况;管理效率设置预算管理、资产管理2个二级指标,侧重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从制度建设、制度落实的情况对部门管理效率进行考核;成本管理设置一般性支出控制情况1个二级指标,侧重于部门对公用经费,特别是“三公”经费及培训费、会议费等支出的控制情况,是否有效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履职效能设置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地质矿产、测绘地理信息、耕地保护、林业管理6个二级指标,聚焦于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及林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分析部门履职是否有效落实了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设置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人才建设、规划建设3个二级指标,重点从内容提质、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满意度设置社会评价1个二级指标,重点采用政府绩效考核结果。

参照《山东省省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确定本次绩效评价综合评定级别分为4个等级:综合得分在90(含)-100分为优,综合得分在80(含)-90分为良,综合得分在60(含)-80分为中,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为差。

(四)评价方法

为确保评价过程、结论的科学与准确性,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及部门特点,评价工作中主要采用案卷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因素分析法、现场调研法等评价方法,以充分采集和核实评价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得出评价结论。

三、评价结论

(一)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20年度省自然资源厅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得分为90.23分,综合评价等级为“优”,各项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如下表:

表: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得分情况表

一级指标

分值

得分

得分率

战略及职责目标

10

8.00

80.00%

资金资源统筹配置

15

12.00

80.00%

管理效率

20

18.50

92.50%

运行成本

5

5.00

100.00%

履职效能

30

29.73

99.10%

可持续发展能力

15

13.00

86.67%

满意度

5

4.00

80.00%

合计

100

90.23

90.23%

(二)绩效分析

战略及职责目标方面: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部门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责和发展规划较为相符,绩效指标设置较为细化量化,指标值与绩效标准较为相符。

资金资源统筹配置方面:省自然资源厅部门预算支出结构基本合理,与省自然资源厅部门职责及特点较为匹配;项目支出结构与履职需求较为相符,部门预算编报流程较为规范。

管理效率方面:部门预算整体执行率较好,但自有资金项目存在结转结余资金,有资金闲置沉淀情况;部门预算调整规模总体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成本控制方面:“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呈逐年递减趋势;培训费、会议费规模较上年均有所下降;人均公用经费及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较上一年度下降。

履职效能方面: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度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完成度较高,对山东省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自然资源工作落实成效显著,但部门履职仍面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亟待优化,造林空间不足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取得初步新成果,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提高;自然资源数据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满意度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在2020年度省直机关相关绩效考核中获得良好等次。

(三)取得的成效

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度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完成度较高,对山东省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项工作落实成效显著:

1.自然资源管理

一是全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方面:截至2020年10月,全省137个县级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11月17日,全国三调办函告我省全部县级调查成果通过国家级内业核查和数据库质量检查。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方面:监测完成了全省137个县级任务区陆域及领海基线外24海里海域的地表覆盖和地理省情要素数据、元数据、遥感解译样本数据采集及建库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形成了基本统计报表、基本统计报告及数据汇编等成果,并通过验收,质量合格。二是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底,省自然资源厅完成了5个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涉及面积共计512.7平方千米;大汶河、淮河、汶河等3条河流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涉及面积510平方千米。三是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底,根据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实时数据显示,已处置完成18704.89公顷(28.06万亩),占总任务量的138.11%。2020年全省闲置土地处置任务总量为2602.02公顷(3.90万亩)(含部分司法查封地块面积)。

2.国土空间管理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已完成1681处废弃矿山治理任务;2020年省自然资源厅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编制完成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启动编制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

3.地质矿产勘察

2020年度省自然资源厅持续加强优质矿产勘察工作,组织实施了胶东金矿深部找矿探测,建立金矿深部找矿勘察示范,进一步摸清金矿资源潜力。同时,加大了齐河—禹城富铁矿勘察力度,扩大整装勘察区找矿成果,提高全省铁矿石保障能力。截至2020年12月底,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完成新增金属远景探测资量57.66吨,新增铁矿石远景探测资源量0.15亿吨,均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4.测绘地理信息

多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底,省自然资源厅组织获取、处理全省陆域以及32个近海主要岛屿优于0.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共计完成全省15.8万平方千米遥感影像获取,实现“实时获取、月度发布、季度覆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面:2020年度省自然资源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持续更新,完成了3655幅省级新型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更新任务。地理信息数据应用方面:2020年向社会各界提供成果近9万幅,数据量16TB。通过问卷调查针对130多家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服务满意度达到100%。

5.耕地保护管理

补充耕地面积管理方面:2020年度全省各市通过综合整治验收合格后申请入库的新增耕地面积达到20.75万亩,耕地保护任务量排名全国第3位,其中全省耕地面积占比达到48.86%,排名全国第一。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方面:省自然资源厅有序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工作,通过对958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现有永久基本农田的利用现状、分布和重大项目需求情况,并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80万亩,并将成果报自然资源部审查。

6.林业管理

湿地保护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底,山东省建成国际湿地城市1个、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全省建成国家湿地公园66个(含试点)、省级湿地公园134个;公布省级重点保护湿地名录53处,16市公布市级重点保护湿地123处。林产品检验管理方面:2020年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抽检共计3800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8批次,整体抽检合格率为99.53%。绿化造林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已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90%,完成年初设定绩效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科学性、合理性需进一步提高。机构改革后预算和项目整合力度不足,资金资源配置统筹、顶层设计不够,项目库清理不及时,非财政资金结转结余存量较高。

2.转移支付资金执行进度较慢。受疫情及季节环境影响、个别市县财政保障不及时等因素影响,有的项目实施进度较慢。

3.部门职责目标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指标设置不能有效反映部门履职效果。部门整体绩效目标设置与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衔接不够紧密,部门职责绩效指标设置不够全面。

4.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亟待优化,自然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全省“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尚未建立。产品公共服务受众群体覆盖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5.造林空间不足制约林业发展。目前全省宜林荒山大多地处深山、远山、瘦山,土层瘠薄、干旱缺水、立地条件差。受基本农田保护地“红线”影响,全省适宜造林的土地空间减少,制约了林业空间发展。

四、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预算统筹规划机制,及时进行项目库清理,构建科学有效预算编报模式。强化预算编制顶层设计,进一步梳理整合部门预算项目。实行“资金跟着项目走”预算编制模式,探索各类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及时清理项目库,有效盘活财政资金。加强部门非财政资金结转结余使用管理。

(二)加强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及执行过程管控,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各市、县级财政及主管部门加快项目资金分配,确保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及时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推进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部门战略及职责指标设置,建立绩效指标与重点工作及部门履职效果衔接机制。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确保两者之间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战略和部门职责指标设置,充分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自然资源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省市县一张蓝图规划机制。逐步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数据资源产品化。进一步增强“天地图”服务产品、服务方式创新,提升品牌服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受众群体。

(五)多措并举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科学提升绿化水平。重视造林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栽种与管理并重,因地规划确定造林模式,完善树种与品种配置。建立多元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和个人造林发展,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绿化造林积极性。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