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年度国土勘探和治理资金—基础测绘和地质勘探保护资金-基础测绘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政策背景及实施的目的
基础测绘是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和保障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为全面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切实履行测绘公共服务职能,2016年5月,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了《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鲁政字〔2016〕97号),明确了今后五年全省基础测绘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编制了《“十三五”省级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现代测试基准体系建设与运维、遥感影像获取、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地理省情监测、应急测绘保障、地图服务、信息测绘体系建设七大工程。
(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度基础测绘省级财政资金预算总额12,969.30万元,截至2020年底,项目支出12,969.30万元,预算执行率100%。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全省各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储备更加丰富,现势性明显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测绘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测绘体系基本建成;常态化地理省情监测机制基本建立,测绘公共服务和应急测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至“十三五”规划期末,初步构建起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更加凸显。
完成《山东省地图集》《山东省政务工作用图》修编、《建党100周年专题图集》编制工作,根据政府部门的工作需要,提供各类政府办公用图、公益展会用图。
掌握全省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摸清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以及地质公园人类活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助力山东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加快新旧能源转换。
2.项目2020年度绩效目标
完成全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站点的运行维护,开展省级大地坐标参考框架及高程参考框架动态监测,实现常规测量标志的年度巡查检查;完成覆盖全省优于0.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基于卫星中心的数据推送,实施获取全省2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完成0.5米和2米分辨率航空DOM更新,完成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完成大型水库1:2000内陆水下地形测量;完成本年度覆盖全省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工作。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异地灾备建设。开展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年度日常运维,确保平台正常运转,开展省级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中心(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云)建设。
根据《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及2020年省自然资源厅下达的任务,完成《山东省地图集》《山东省政务工作用图》修编、《建党100周年专题图集》编制工作,根据政府部门的工作需要,提供各类政府办公用图、公益展会用图等。
掌握2020年全省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2019-2020年的变化情况;摸清2019-2020年“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工程、“矿山复绿行动”治理工程以及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矿山治理工程恢复治理前后的地类变化情况和不同开采方式的矿山恢复治理情况;通过本次监测,得到2019至2020年度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以及地质公园人类活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监测2019年度山东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地质环境类与土地整治类项目进展情况,对比2019年-2020年工程治理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变化情况,稳步推进山东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地质环境类与土地整治类项目实施。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范围
本次2020年度基础测绘资金绩效评价的基准日为2020年12月31日。评价范围为: 2020年度基础测绘资金项目,项目资金12,969.30万元。
2.评价目的
通过对项目的决策、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鲁财绩〔2020〕4号)文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细化和分值设定。绩效评价一级指标4项: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下设二、三级指标,总分值设定为100分。
(三)评价方法
严格遵循科学公正、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公开透明的关键原则,主要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比较,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各种原因,并结合专家评估、管理者访谈等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经综合评价,山东省2020基础测绘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得分91.05分,评级为优。
各指标得分情况明细见表1。
表1 各指标得分情况明细表
决策 | 过程 | 产出 | 效益 | |
分值 | 14 | 26 | 26 | 34 |
得分 | 14 | 25.99 | 24.46 | 26.60 |
得分率 | 100.00% | 99.96% | 94.08% | 78.24% |
(二)绩效分析
1.决策指标分析
决策分值14分,实际得分14分,得分率100.00%。其中项目立项得分4分,绩效目标得分5分,资金投入得分5分。决策总体得分高,原因是省自然资源厅依据“十三五”规划下达各实施单位2020年度任务,并对其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立项程序合规,项目目标合理且明确,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2.过程指标分析
过程分值26分,实际得分25.99分,得分率99.96%。其中资金管理得分13.99分,组织实施得分12分。过程总体得分高,原因是项目资金到位及时、资金使用比较规范、预算执行率高、政府采购程序合规;项目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制度执行有效。
3.产出指标分析
产出分值26分,实际得分24.46分,得分率94.08%。其中产出数量得分8分,产出质量得分8分,产出时效得分5.13分,产出成本得分3.33分。该指标得分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各单位绝大多数项目均能够及时完成,实际成本与工作内容相匹配。但是存在个别项目因新冠疫情滞后完成等情况。
4.效益指标分析
效益分值34分,实际得分26.60分,得分率78.24%。其中经济效益得分4.37分,社会效益得分4.76分,生态效益5.57分,可持续影响得分5.90分,满意度得分6分。效益指标总体得分中等,主要是2020年度基础测绘项目基本上都已实施,项目成果提交到政府及其企事业单位等多部门,推广了多个系统及监测成果的使用,但是也存在测绘成果使用范围不广泛、装备能力不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取得的成效
1.山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应用取得新成效。平台实现数据“月度发布、季度覆盖”,全国领先。平台支撑省直48个部门180多个系统和市县2000多个系统。建立了全省自然资源卫星数据快速分发共享机制,提供成果数据2.8万余幅。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应用,服务48个省级部门,支撑了近170个业务系统。
2.完成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地理信息分析系统的方案设计,协调发布系统4版,为科学评估全省市县疫情提供了决策支持。为山东沿黄地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研发了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助力推动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基准站网应用深度进一步加大,实现为20多个行业、700多家单位、3800多个用户提供实时精准定位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数据后处理服务350余万点次,山东北斗入选山东自然资源“十大新闻”。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经省厅推荐为全省信息化优秀案例。
3.完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建立数据快速分发共享机制,为提供更高效数据服务与支撑开通快速通道。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领域进一步加大。研发了省耕地保护动态监管工作平台;依托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源,为全省执法监察、建设用地审批、产业用地调查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推进省野生动物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开展数字海域项目;为省厅研发了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进一步凸显。支持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优势,全力支持武城县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开展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运维,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的服务经验。首创“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实现沿黄地区普查成果空间化、指标化、可视化。全年向社会各界提供成果近9万幅,数据量16TB。
5.将基础性地理省情数据应用于小尺度非聚集区域进行专题性监测,形成了一套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多类型工程项目监测的技术方法。利用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数据及影像提取人类活动信息的提取方法,建立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指标与人类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合理的监测体系。
6.《山东省政务工作用图》在山东省的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对外交流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增的规划图更好的展示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全省经济社会现状和省重点发展规划,更好地体现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项目未按计划及时完成。因2020年新冠疫情、部分项目国家标准的变化及审核流程时间等不可控因素,个别项目未及时完成。如《山东省地图集》项目印刷已经基本完成,因疫情原因未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
2.需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2020年度基础测绘专项资金总预算执行率100%,但是因项目经费压缩,存在劳务费项目预算节约资金用于省级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等项目的情况。
3.成果管理尚需提高。部分需求部门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信号稳定性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加强测绘成果公益性并进行普及教育,加强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宣传。部分需求部门对《山东政务工作用图》(2020版)电子版需求较强烈,因宣传力度不够、发放单位覆盖面低,实用性及现势性需进一步提升。
4.装备能力尚需加强。基础测绘项目是以科技为支撑的公益性事业,但是实施单位存在基础设备已达到报废年限但是仍继续使用的情况,基础测绘设备的落伍,会进一步影响测绘项目的现势性。
四、意见建议
(一)加强预算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合理安排资金,确保资金支付与项目紧密衔接,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保证合同约定的合规性,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提高预算执行。
(二)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成果使用管理制度,优化成果使用程序,积极推进项目成果的宣传,统计好成果使用的部门及用途,推动测绘项目成果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测绘项目的公益性。建议开发《山东政务工作用图》(2020版)电子版,进一步提升其现势性并拓宽信息及发放单位覆盖面。
(三)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提升基础测绘装备能力,优化项目成果
优化现有基础测绘设备,淘汰过期设施,进一步加大5G等科技投入,提高测绘项目的现势性,提升全省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储备,增强测绘公共服务和应急测绘保障能力,使基础测绘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更加凸显。进一步积极探索基础数据与湿地的衔接关系,探索其应用途径,能为国土空间修复起到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