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综合性运动会备战经费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31 16:28 浏览次数: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山东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为确保我省竞技体育总体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运动健儿成绩平稳提高,训练状态持续稳定,打造一批在全国和世界处于先进水平的体育强项,设立综合性运动会备战经费项目,主要用于保障省体育局综合备战各运动项目管理单位的外训、训练器材、外聘引进等方面工作所需经费。具体包括训练比赛设施设备、器材装备、运动服装等购置、维护,场地场馆修缮;运动队及管理保障工作团队国内外训练、参赛发生的食宿、差旅交通、注册参赛、保险医疗,以及场地器材租赁、运输等相关费用;外聘引进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运动训练科研、医务、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发生的食宿差旅、薪酬劳务等相关费用以及其它支出。

    (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2月9日下达综合性运动会备战经费专项资金12800万元,年中预算调整累计收回资金789.74万元,同时使用上年结转资金305.18万元,实际预算金额为12314.72万元,用于支持备战东京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促进各类竞技项目可持续发展,确保我省竞技体育总体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支出12134.09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8.53%。

    (三)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绩效目标

    贯彻落实奥运争光战略,紧紧围绕备战奥运会、全运会中心任务,不断优化项目结构,提高科学训练水平,规范训练管理,强化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实力,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加快山东体育强省建设,力争竞技体育总体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

    2.2020年度绩效目标

    为做好备战东京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训练参赛工作,确保年度比赛成绩保持全国前列。通过参加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取得全国比赛奖牌,改善训练条件,训练手段、方法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为2020年度综合性运动会备战经费12800万元,涉及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和广西北海六个市的18个资金使用单位。

    2.评价目的

    通过评价,了解综合性运动会备战经费项目立项充分性以及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日常管理和重点目标完成情况,掌握备战东京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训练参赛工作开展整体情况,全面评价备战训练综合效果,了解器材保障情况和人才引进促进作用发挥情况,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发现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项目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资金保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

    3.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

    4.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实施意见》;

    5.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省级体育发展资金(综合性运动会备战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鲁财教〔2016〕56号);

    6.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文资〔2017〕59号);

    7.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体育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文资〔2019〕13号);

    8.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鲁财绩〔2020〕4号);

    9.山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山东省优秀运动队外训管理办法>的通知》(鲁体竞字〔2020〕1号);

    10.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资料。

    (三)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原则和项目特点,参照财预〔2020〕10号文以及鲁财绩效〔2020〕4号文,结合综合性运动会备战经费项目特点,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4个一级指标,下设8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以及26个四级指标,总分值100分。

    (四)评价方法

    遵循科学规范、绩效相关、公开透明及激励约束原则,结合项目特性和实际,本次评价在不同阶段分别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和公众评判法。

    三、评价结论

    (一)综合评价结论

    2020年综合性运动会备战经费项目总体绩效显著,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省运动健儿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奋力拼搏两运小项共获得金牌54枚,在全国各省排名中保持第一名。但在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部分人才引进项目成绩未提高的问题。经综合评价,2020年度综合性运动会备战经费项目绩效评价得分88.46分,评级为良。

    (二)绩效分析

    依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情况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并分别从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各指标得分情况详见表2:

    表2:绩效指标综合评价得分情况表

    指标

    决策

    过程

    产出

    效益

    合计

    分值

    15.00

    25.00

    42.00

    18.00

    100.00

    得分

    13.50

    19.59

    39.75

    15.62

    88.46

    得分率

    90.00%

    78.36%

    94.64%

    86.78%

    88.46%

    1.决策指标分析

    决策分值15分,实际得分13.50分,得分率90%,该指标得分率良好。该项目属于延续性项目,项目立项程序规范;根据各项目单位承担的竞技项目实际情况,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个别项目单位存在绩效目标不够明确的情况。

    2.过程指标分析

    过程分值为25分,实际得分19.59分,得分率78.36%。该指标得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资金管理方面,部分项目单位专项资金核算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个别单位存在备战经费与其他专项经费混用的情况;二是组织实施方面,人才引进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过程控制有效性仍需提升,存在器材管控不到位、政府购买服务验收档案不全等情况。

    3.产出指标分析

    产出分值42分,实际得分39.75分,得分率94.64%。该指标得分率较高,一是因为我省人才培养数量较去年有所增长,特别是高级别运动员数量增加明显;二是因为我省金牌和奖牌的数量较去年明显增加,综合竞技水平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但是部分新引进教练员成绩未得到提升,影响产出指标得分。

    4.效益指标分析

    效益分值18分,实际得分15.62分,得分率86.78%。该指标得分率良好,但可持续影响指标得分不高,得分率为81.25%,一是因为社会公众认知度不够,部分群众对竞技体育了解不多;二是人才梯队建设不够科学高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练员对运动员人才梯队建设的满意度仅为84.62%。

    (三)取得的成效

    1.有的放矢,狠抓超长时间封闭式备战管理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运动队伍封闭集训,深化落实全程管控、联合督导、聚焦问题、个性问诊、专题反馈、督促落实、测试检验的常态化督导运作机制,各训练单位落实特殊时期的全运备战训练工作,训练计划有序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2.聚焦全运,高标准组织年度参赛工作

    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面对全年集训时间过长、上半年全国比赛取消或推迟造成的训练节奏打乱、状态调整和赛练结合缺乏等不利影响,训练单位倍加珍惜下半年全国最高水平比赛的锻炼机会,按照对待十四运预赛的标准来制定任务目标、,完善程序化参赛方案,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赛出风格、比出水平。

    3.完善配套相关制度建设

    围绕进一步实现竞技体育转型升级发展,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我省竞技体育实现再突破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确定了完善省优秀运动队教练员队伍建设、高水平裁判员人才培养、运动员二线队伍考核和省优秀运动队外训管理等4个研究课题展开调研论证,并形成了初步的管理办法和意见,其中《山东省优秀运动队外训管理办法》已经印发施行。

    (四)存在的问题

    1.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未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是项目之间区分不够清晰,资金核算不够准确,容易与其他项目混淆。运动员外训参赛过程中,一项业务活动同时涵盖多个专项支出,项目之间的支出划分不够清晰,部分资金使用单位存在备战经费与其他专项经费混用的情况。

    二是购买体育服务过程不规范或管控不到位。有的资金使用单位合同管理不规范,存在合同无签订日期、无执行期限、条款约定不明确等问题;有的资金使用单位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未能形成相关验收档案资料,监督管理不到位。

    三是人才引进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个别项目单位未建立人才引进管理体制,多数项目单位无人才引进相关制度办法;部分项目单位签订引进人才聘用合同中缺少具体的考核目标任务或管控措施。

    2.运动员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部分人才引进及联合培养项目绩效未达预期。2020年,12个单位的22个项目进行人才引进,支出1973.69万元,占综合性备战经费项目支出总额的16.27%。多数项目比赛成绩有所提升或持平,但有部分训练中心的人才引进项目成绩下降,占比27.27%。

    二是人才梯队建设满意度不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教练员对运动员人才梯队建设的满意度仅为84.62%,15.38%的教练员对人才梯队建设情况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3.绩效目标编报质量不高

    一是部分单位年度绩效目标内容不够明确、清晰。部分单位不重视绩效目标编制工作,未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年度绩效目标,存在不同单位绩效目标完全相同的情况。二是部分绩效指标值设置不合理,指标值与项目实施内容相关性不强。

    四、意见建议

    (一)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发挥人才引进项目的最大效益

    一是依据各竞技项目的特点,完善相关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落实人才引进各项保障,加强人才引进项目的引导和监管。二是各项目引进的人才要“用得其所”,定期进行考核或公开课考评;要“用活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发挥人才引进的最大效益。三是人才引进项目分解到各年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备战任务分年度目标。

    (二)加强竞技体育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后备人才培养

    1.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参照国家体育总局“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结合我省竞技体育项目人才的特点,制订人才梯队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从人才队伍规模、质量、年龄结构等方面做好保障。省体育局做好现役优秀运动员的各项训练和生活保障,做好一、二线运动员的选拔及参赛锻炼,提升二、三线运动员的业务能力;各市教体局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输送,确保人才梯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政策杠杆,完善各类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各类竞技体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完善高质量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制度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不断提升制度的整合性为竞技体育发展供政策保障。二是加强竞技体育工作管理监督,着力提升大赛竞技实力;三是加强科技助力。重视数据积累,加强数据分析,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训练计划,切实提升竞技成绩。

    3.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根据各项目的技战术特点和出成绩最佳年龄,在全省范围内挑选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选手重点培养,夯实人才基础,注重周期规律,循序渐进,加强省级运动队预备队建设。

    (三)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监控,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加强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控,做好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以及审计监督,完善资金管理使用所涉及的相关配套制度,并加强制度落实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四)提高绩效管理水平,规范项目绩效目标编报工作 

    突出绩效导向,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意识,做实做细绩效目标,根据各项目单位承担竞技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参考往年实施情况、行业标准编制绩效目标。同时,各单位积极参加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增强绩效管理理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绩效目标内容完整、准确、可衡量,为后续项目管理、监督监控提供重要依据。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