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全周期绩效跟踪问效报告
2019-2021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全周期绩效跟踪问效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
2003年是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扩招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由于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同时我国西部地区较东部发达地区人才匮乏,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高校毕业生存在地区分布和结构上的不平衡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要求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共同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
同年,为推动山东省省内欠发达地区发展,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共青团山东省委按照《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要求,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等有关部门同时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并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延续至今。根据《2019年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山东计划实施方案》和《2020-2021年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山东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每年安排项目预算290.00万元用于支持项目发展,连续三年每年选拔派遣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省内基层乡镇单位,在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等岗位开展为期1到3年的志愿服务。
(二)项目预算安排和支出情况
2019-202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从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每年安排项目预算290.00万元,合计870.00万元。
表1-1 项目预算明细表
单位:万元
年度 | 项目名称 | 资金使用单位 | 预算金额 | 到位资金 | 支出金额 | 预算执行率 |
2019年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委员会 | 290.00 | 290.00 | 270.73 | 93.35% |
2020年 | 290.00 | 290.00 | 240.61 | 82.97% | ||
2021年1-7月 | 290.00 | 290.00 | 110.02 | 37.94% | ||
合计 | 870.00 | 870.00 | 621.36 | 71.42% |
(三)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绩效目标
按照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的部署,保证每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总体规模,引导广大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建功立业,强化后续人才培养,鼓励志愿者扎根基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青春贡献。
2.阶段性绩效目标
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相关招募、选拔、培训、派遣、后续管理等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服务,加强宣传表彰。2019-2021年每年派遣约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部分基层乡镇开展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等志愿服务,鼓励志愿者扎根基层,有效推动基层发展。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目的
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2019-2021年全周期跟踪问效,重点关注政策落实情况、项目资金保障及完成情况、志愿者权益落地情况、志愿者流失情况以及服务期满扎根就业情况、志愿者及服务单位满意度情况,以此全面反映项目资金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同时面向省外搜集相同或相近领域的政策设计、管理机制先进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的意见建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评价对象与范围
(1)评价对象: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资金各290.00万元,共计870.00万元,其中对2019年、2020年开展全面评价,对2021年1-7月份实施情况开展跟踪问效。
(2)评价范围:此次绩效评价的时段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绩效评价的范围涉及在岗服务的山东计划志愿者,按照不低于30%项目且资金额不低于资金总额60%的标准选取现场评价点,涉及10个地级市,占比62.50%;涉及区县为37个,占比32.17%。
(二)评价依据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号)、《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鲁财绩〔2020〕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依据各级主管部门提交的绩效材料实施评价。
(三)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号)、《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鲁财绩〔2020〕4号)要求,并结合专项资金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方面,下设二、三级指标,总分值设定为100分。其中,项目决策12分,过程18分,产出35分,效益35分。
(四)评价方法
本着科学、规范、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采用比较法、标杆管理法、公众评判法、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通过对决策、过程、产出、效益的比较和分析,对资金进行综合评价。
鉴于该资金覆盖面广、涉及区域多等特点,评价做到点面结合,采取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结论
(一)综合评价结论
2019年-2021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66.39分,评价等级为:中。
表4-1 2019年-2021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评分汇总表
年度 | 评价得分 | 加权平均得分 |
2019年 (年度权重45%) | 62.83 | 28.27 |
2020年 (年度权重45%) | 63.10 | 28.40 |
2021年 (年度权重10%) | 97.23 | 9.72 |
综合得分 | 66.39 |
(二)绩效分析
2019年-2021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如下:
表4-2 一级指标评分汇分表
项目 | 决策 | 过程 | 产出 | 效益 | 得分 |
分值 | 12.00 | 18.00 | 35.00 | 35.00 | 100.00 |
2019年得分 | 12.00 | 17.10 | 24.42 | 9.31 | 62.83 |
2020年得分 | 12.00 | 16.79 | 25.00 | 9.31 | 63.10 |
2021年得分 | 12.00 | 16.81 | 13.00 | - | 97.23 |
综合得分 | 12.00 | 16.93 | 25.74 | 11.72 | 66.39 |
综合得分率 | 100.00% | 94.06% | 73.54% | 33.49% | 66.39% |
本项目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个维度进行绩效分析,具体如下:
(1)经济性分析
评价小组通过现场评价获悉该项目,2019-2021年投入成本未超出预算金额,2019-2021年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人数分别是199人、212人和215人,基本完成了招募计划,并且2019-2020年志愿者补贴发放完成率为100%。
(2)效率性分析
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补贴发放名单、现场财务资料核查情况分析,2019-2021年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大学生志愿者补贴发放及时;2020年大学生志愿者计划到岗人数为200人,实际到岗212人,志愿者到岗及时率为100.00%,2021年大学生志愿者计划到岗人数为200人,实际到岗215人,志愿者到岗及时率为100.00%,但是201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应到岗199人,实际到岗177人,志愿者到岗及时率为88.94%,通过三年的综合分析,到岗及时性属于较好。
(3)效益性分析
评价小组通过现场调研和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宣传覆盖率达到100%,应届大学毕业生也能积极响应,但志愿者大多数在县级及以上机关岗位,不符合志愿者服务主要面向基层的政策设计初衷,对基层人才缓解及基层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同时存在有些地方配套措施执行不到位,志愿者对该项目满意度低,导致志愿者流失率较高,因此该项目的效益性不强。
各地市配套措施执行参差不齐。评价小组通过现场评价或电话访谈获悉,有些地市城市配套措施做的比较好,当地补贴标准较高;有些地市能够提供食宿或仅提供住宿,同时按规定发放当地补助;有的地市能够提供食宿,但是当地补助标准偏低。因此地方配套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取得的成效
1、落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部署,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共青团山东省委立足实际,按照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部署及相关西部计划有关政策规定等,积极启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为他们提供锻炼成长的通道和平台,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长知识,增才干。
2、开展高校多维度宣传,宣传志愿精神
2019-202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宣传覆盖省内152所高校,宣传覆盖率达100%。采用多维度宣传方式(比如校园宣传栏、毕业生就业辅导群、高校团员群和高校公众号推送和高校团支部组织宣传演讲活动等方式),高校毕业生报名参与较为积极。
(四)存在的问题
1、服务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符合政策文件对于服务岗位的控制要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引导青年知识分子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锤炼意志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升华志愿情怀,促进优秀人才的区域流动,助力基层和落后地区脱贫攻坚。但通过现场调查情况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东项目未落实中青联发〔2019〕3号、中青联发〔2020〕6号文件关于“县级及以上机关岗位数须严格控制在10%以内”的要求,约70%的志愿者服务于县级团委机关,弥补县级团委机关人手不足,还存在部分志愿者直接服务或借调服务于市级团委,不符合政策制定初衷,项目对于基层人才需求缓解作用以及基层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
2、社保政策未有效落实,地方配套政策不明确,导致志愿者流失严重
通过现场评价及资料分析,志愿者服务期间流失严重,其中:2019年志愿者流失率为22.61%,2020年志愿者流失率为18.87%。造成志愿者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志愿者缺少社保保障
西部计划山东项目未为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志愿者购买社保,导致志愿者服务期间不能享受社保政策,期满后工龄无法计算。
(2)地方配套政策不明确,导致各地执行参差不齐
在实际执行中,大部分服务单位仅按最低标准发放食宿补贴,有些经济实力较好的地区也因政策不明确,缺少提高志愿者食宿补贴的政策支撑,导致服务单位按照最低标准发放食宿补贴。
(3)服务期满合格的志愿者后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
针对西部计划山东项目服务期满合格的志愿者优惠政策如下:一是考研加分;二是报考我省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一方面,由于当地定向岗较少,且西部计划山东项目的志愿者自身素质存在差异,很难与“三支一扶”项目和“大学生村官”项目的参与者进行竞争,考试录取率较低。另一方面,大多数志愿者期满后,自主择业和创业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虽然从事两年的志愿服务,但由于所从事工作主要为基层机关辅助性工作,参加自主择业和创业的优势不明显。
(4)服务地未制定有效措施吸引志愿者扎根当地
通过现场评价了解分析,服务地缺乏有效措施、相关政策留住西部计划山东项目优秀志愿者扎根于当地,服务于当地,造成人才流失,同时基层工作频繁换人,不利于基层工作的衔接。
3、志愿者考勤统计不够细化,还需进一步完善
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志愿者服务地项目办每月统计志愿者当月考勤情况,逐级上报至省项目办,省项目办以山东计划志愿者在岗服务考勤表作为每月给志愿者发放补贴的依据。通过资料核查和现场情况分析,目前报至省项目办的志愿者在岗服务考勤以周为单位统计,细化不足,无法清晰了解当月志愿者实际在岗天数,志愿者服务考勤统计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意见建议
1、强化志愿服务面向基层的导向,合理确定志愿者服务岗位
进一步凸显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实践育人的功能和志愿服务属性,将项目实施与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相结合,科学合理设置服务岗位,将县级及以上机关岗位严格控制在10%以内,岗位设置严格落实项目基层导向和乡村导向,真正发挥缓解基层人次需求、推动基层发展的作用。省级项目办要加强对市县项目办岗位设置情况的监督,对岗位设置不合理的市县,取消其志愿者派遣指标。
2、优化完善针对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志愿者的相关政策,志愿者引得来,留得住
一是将志愿者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建议共青团山东省委与人社、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研究为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志愿者缴纳社保的渠道和方式,为志愿者缴纳社保,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志愿者在服务期内有归属感。
二是明确地方配套政策。目前志愿者补助标准普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建议明确地方补助,相应提高补助下限,并同时设置一个上限,尽量避免地区差异过大,造成志愿者之间心理不平衡。同时,建议各级补助不要搞一刀切,可根据志愿者学历层次进行发放,既能吸引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又能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实现其人生价值。
三是完善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优惠政策。建议完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后期优惠政策,如,针对荣获省级或市级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称号的志愿者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考试,可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志愿者期满后从事纳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内的项目,各级共青团委为其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从而解决志愿者的就业创业问题,降低志愿者服务期内流失率。
四是优化志愿者招募程序,增强志愿者稳定性。借鉴全国项目,提前摸底服务地用人需求,加强专业对口,同时优化招募程序,招募志愿者时将招募岗位提前分配给各高校,由高校在宣传时将岗位对接给相应拟招募的志愿者,减少后期岗位调剂,增加志愿者的稳定性。
3、进一步强化志愿者考勤管理
西部计划山东项目志愿者在岗服务考勤表作为志愿者每月补贴发放的依据,应明确志愿者当月在岗工作具体天数,细化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进一步强化志愿者的考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