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性补贴和粮油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全周期跟踪问效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31 15:17 浏览次数:

    农业政策性补贴和粮油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全周期跟踪问效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政策背景及实施的目的

    山东省是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发生较重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有2031种,危害严重的有20多种,年均发生面积700万亩。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等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疫情叠加发生,对我省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项目内容及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合计37,268.31万元,其中省级资金7,700万元,截至2020年底,省级资金支出6,380.98万元,预算执行率82.87%。

    2021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合计21,639.9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5,931万元,截至2021年7月底,省级资金支出118.28万元,预算执行率1.99%。因2021年度资金刚开始执行导致预算执行率较低。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全省松材线虫病暨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会议精神,通过积极实施科学治理,力争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蔓延,为维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2.项目2020年度绩效目标

    开展松材线虫病及日本松干蚧防治和病虫害测报工作。通过积极实施科学治理,力争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蔓延,为维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1)数量指标: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株树达到654.81万株,日本松干蚧防治面积31.26万亩,省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工作维持35个。

    (2)质量指标:病虫害除治合格率达到95%,虫情测报任务完成准确率达到90%。

    (3)时效指标:病虫害防治本年度完成率100%,虫情测报任务完成率100%。

    (4)成本指标:政府招标实现成本控制率100%。

    (5)经济效益指标:11个松材线虫病新发生区无疫情,及时发布虫情预报率100%。

    (6)社会效益指标:生态安全有效保护,提升公众对病虫害防治意识的效果较显著。

    (7)生态效益指标:病虫害病死数量明显减少,松材线虫蔓延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8)可持续影响指标:辖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公众对病虫害防治的认可度≥90%。

    3.项目2021年度绩效目标

    加快推进《山东省松材线虫病疫情拔除攻坚战行动方案》,力争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蔓延,为维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1)数量指标: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株树达到265.8万株,美国白蛾防治面积254.75万亩,省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工作维持35个。

    (2)质量指标:病虫害除治合格率达到90%,虫情测报任务完成准确率≥90%。

    (3)时效指标:病虫害防治本年度完成率100%,虫情测报任务完成率100%。

    (4)生态效益指标:松材线虫蔓延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5)可持续影响指标:辖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6)满意度指标:公众对病虫害防治的认可度≥85%。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时间区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评价范围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省级资金共13,631万元,2020年度涉及15地市、19个疫区、72个区县,2021年涉及15地市、19个疫区、119个区县。

    2.评价目的

    通过评价,深入了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在防控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省级中心测报点运行等方面发挥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研究提出改进完善资金管理和项目组织实施的意见建议,为更好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二)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有关法律法规;

    2.《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9〕136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

    4.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号);

    5.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

    6.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26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5〕2号);

    7.《〈山东省省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省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绩〔2019〕5号;

    8.《山东省省级预算支出项目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试行)》(鲁财绩〔2018〕7号);

    9.山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10.自然资源厅的职能文件;

    11.自然资源厅关于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5年攻坚行动计划;

    12.评价资金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预算指标下达(调整)、绩效评价、项目管理等文件。

    (三)评价指标体系

    2020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全周期跟踪问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的共性指标为基础,结合林业项目特点进行设计,一级指标涵盖产出、过程、决策、效益,下设13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2021年1-7月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共设置了9个三级绩效指标,其中产出指标6个,效益指标3个。

    (四)评价方法

    本次绩效评价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规范原则。(2)公正公开原则。(3)绩效相关原则。(4)政策相符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6)依据充分原则。(7)独立评价原则。(8)回避原则。(9)反馈原则。(10)保密原则。

    采取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非现场评价覆盖全部项目实施单位和预算资金。由于项目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方向,因此现场评价范围主要从松材线虫病疫区中选取了3个地市8个疫区,分别为威海市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区,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济南市莱芜区,以及1个非疫区:烟台市高新区。现场评价数量疫区数量占全省19个疫区(不含青岛市)42.1%,现场评价涉及省级资金8,294.59万元占资金总额的60.8%。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较好,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疫情蔓延态势得以控制。2020年度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为:88.15分,2021年1—7月份绩效监控得分为:89.14分,两年加权平均(2020年权重为80%,2021年权重为20%)得分为88.35分,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各项具体得分见下表: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全周期跟踪问效综合得分表

    评价年度

    项目

    决策

    过程

    产出

    效益

    合计

    2020

    分值

    15

    25

    30

    30

    100

    得分

    12.2

    21.44

    25.6

    28.91

    88.15

    2021

    分值

    -

    -

    70

    30

    100

    得分

    -

    -

    63.14

    26

    89.14

    综合得分

    88.35

    (二)绩效分析

    (1)决策指标分析

    项目决策方面,总体得分良好。项目立项符合国家、山东省关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求,属于省自然资源厅部门职责范围;立项程序规范,项目设立了绩效目标、指标,预算编制有明确标准,资金使用方向和项目目标匹配。但部分绩效目标在项目产出、效果方面表述不清晰,缺乏衡量依据。

    (2)过程指标分析

    项目过程方面,总体得分良好。各地市资金使用基本符合规定,财务制度、业务管理制度、防治方案基本健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记录。

    (3)产出指标分析

    项目产出方面,总体得分良好。截至当年4月30日,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数量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日本松干蚧疫情防治任务未完成,原因是实际发生面积低于任务目标值。部分地市美国白蛾1代防治任务尚未结束。

    (4)效益指标分析

    项目效益方面,总体得分较高。松材线虫病病死数量明显减少,发生面积未增加,林业有害生物疫情蔓延态势得以控制;疫点周边群众对病虫害防治知晓率达到81.83%,基层防治人员满意度95.13%。但个别地区防治作业未按标准执行,部分地市技术人员、财力缺乏有力支撑,影响项目可持续发挥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1.疫情蔓延态势得以有效控制

    全省松材线虫病死树株数由650.16万株(2019年秋季普查,不含青岛市,下同)下降到262.94万株(2020年秋季普查),降幅达60%;2019年秋季普查发生面积117.81万亩,2020年秋季普查发生面积114.3万亩,发生面积无增加。表明松材线虫病疫情蔓延态势得以有效控制。

    2.防治机制建设逐步健全

    联防联治是应对当前林业有害生物跨区域严重发生、遏制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危害和扩散蔓延的有效组织形式,对于确保相邻区域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烟威地区作为疫情高发区在有害生物防治一体化方面拓展了协同防控机制。两市林业部门签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协议,并先后出台联防联控联治办法、制度和方案等,在疫情防控上形成合力,取得一定成果。

    威海市由市级组织飞机防治作业,统一了作业时间、作业标准,科学作业、统筹兼顾,节本增效明显。威海市环翠区等对疫木处置与第三方签订三年绩效承包合同,突出防治结果导向,以绩效打分的方式,引导承包方将关注点由除治数量转移到除治效果的长期保持上,防治明显效果。泰安市、济南市、威海市等部分地区依托信息化系统,为疫木设置二维码,对伐桩进行空间定位,对疫木处置流程进行全程电子监控,实现了闭环管理,防治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综合防治能力不足影响项目开展。区县防治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如聊城市东昌府区省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长期缺少技术人员,2020年度及2021年度的虫情监测工作均未能开展;部分地市一线从事防治人员对防治标准掌握不到位,影响防治效果。

    2.绩效目标设置不够清晰、完整、合理。部分指标不够清晰,如松材线虫病防治时效指标设置为“防治本年度完成率100%”未能体现4月30日前完成防治的具体要求;部分指标不完整,如成本指标设置为“政府招标实现成本控制率100%”,该标准仅针对招投标部分,未考虑非招投标部分;部分指标设置不够合理,低于往年目标水平,缺乏一贯性和挑战性。

    3.资金分配绩效导向不明显,部分地市资金分配的指标值与地方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绩效奖励部分金额占比较小,绩效导向不明显。

    四、意见建议

    (一)通过市场化运作补充防治力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提升基层综合防治能力

    加强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防灾减灾工作负责人、各级森防技术人员、测报员、护林员、防治专业公司从业人员的技术服务和指导,积极邀请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做培训指导和现场演示,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防治效率。

    (二)完善项目绩效目标,提高指标的适用性

    绩效目标设置过程中,严格区分各项产出、效益指标,时效指标依据实施方案和计划要求进行设置,成本指标可设置为对项目总成本或单位成本进行考核。绩效指标在赋值时应保持各年度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贯性。

    (三)结合地方实际,优化资金分配方案,形成重防治绩效的导向

    建议资金分配在原分配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各地上年度实际防治效果,逐步增加绩效奖励部分比重,形成重防治的绩效导向。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