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发布

山东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发布日期:2021-02-26 08:58 浏览次数:


2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兴云,省教育厅副厅长戴龙成,省民政厅副厅长赵立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夏鲁青,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马立新介绍山东“十三五”时期民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和举措,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值此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首先向长期以来关注山东民生事业和财政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今天,我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民生保障工作有关情况。

保障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于2018年专门成立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省财政厅设立办公室,负责研究出台重要民生政策,协调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牵头督查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始终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各项民生政策落地落实。“十三五”时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3.96万亿元,年均增长6.7%,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随着民生投入的大幅增加,各项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取得新胜利。“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38亿元,紧盯“黄河滩”“沂蒙山”“老病残”等重点区域和关键人群,集中力量啃“硬骨头”。全省25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654个扶贫重点村全部退出。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基本完成,60万滩区群众今年将实现安居梦。

——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累计突破1万亿元,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连续8年超过2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7%以上,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实现动态清零。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促进就业创业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886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

——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4462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居民和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80%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74元。特别是去年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进展。“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支出1300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2元、增长67.1%。建成养老机构2373家、农村幸福院1万多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069所,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9.2万张。

——住房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实现财政住房保障支出2804亿元。开工改造棚户区255万套(户),600多万棚户区群众“出棚进楼”;开工改造老旧小区7700个,惠及居民251.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2.2万户、改厕1090万户、清洁取暖改造510.1万户。

——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十三五”期间,全省实现财政社会救助支出760亿元,对“老小孤残”等弱势群体进行重点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等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比2015年末分别增长55%、98%。

此外,文化体育、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

“十三五”时期的累累硕果,为“十四五”时期民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描绘出未来五年我省的民生蓝图。“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工作中,重点把握好四项原则:一是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群众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我们就要干什么。“十四五”时期,重点聚焦群众所急、所忧、所盼,及时将社会各界反映突出的新问题、新诉求纳入民生实事,逐项交账、滚动实施,不断提升民生实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久久为功、一抓到底。对各类民生实事,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尤其是对群众满意度高、实施效果好、需要持续推进的事项,接续实施并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多方参与、共建共享。进一步健全民生投入机制,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也要鼓励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形成共建共享的民生投入新格局,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四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财政承受能力,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集中有限资金保障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支出,确保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民生工作十分重要。全省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使财政再困难,也要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劳有所得机会再多一些、学有所教条件再好一些、老有所养水平再高一些、病有所医保障再实一些,让城乡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平安山东、法治山东、诚信山东更有成效,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是做好“保、提、增”三篇文章:

“保”,就是保障好基本民生。基本民生是民生工作的底线,必须兜实兜牢。聚焦居民就业,今年我们将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创业行动,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开展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120万人次以上,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聚焦群众健康,全面推进健康山东行动,启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加强各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实施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支持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和疫苗接种。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1万人次托养服务。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省内及跨省联网直接结算,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刷卡实现“一卡(码)”通行。聚焦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实施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治理工程,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防建设。

“提”,就是提高各项民生补助标准。比如,在特困群体关爱方面,将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左右。又如,在落实养老待遇方面,将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再提高5%左右,平均待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90元。再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79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50元提高到580元。

“增”,就是切实增强民生品质。在兜牢民生底线基础上,通过增加教育、文化、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民生工程实现从“有”到“好”的新跨越,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改建幼儿园和中小学各200所以上,确保大班额不再反弹。实施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建成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1万套。加大部属高校省部共建力度,支持省属15所高水平大学、51个高水平学科建设。在改善居住条件方面,今年开工改造棚户区12.3万套、城镇老旧小区60万户以上、公租房1540套,发放租赁补贴3.9万户。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实现“租购同权”。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实施农村改厕规范升级,非通道城市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40%,完成40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万公里,改造存量危桥700座,消除道路通行安全隐患。在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全力办好中国歌剧节、山东文化艺术节和2021国际孔子文化节,建设山东公共文化云,开展电影戏曲进乡村活动,让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希望广大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我省重点民生实事的推进情况,共同做好政策解读、讲好民生故事,为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问:我们注意到,去年省教育厅聚焦消除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控辍保学等工作,实施了三项“清零”攻坚行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答: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基础教育是教育民生最基础的部分。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要决策部署,着眼于消除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控辍保学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三项工作“清零”攻坚行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三项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对消除大班额工作进行了研究,制定出台了系列推进措施,部署各级政府层层建立由分管负责同志领导的工作专班。对于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工作,省政府成立由分管秘书长牵头、各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参与的领导小组,强力督促推进。对于控辍保学工作,省教育厅、公安厅、扶贫办等部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组织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事、因人施策。对于消除大班额工作,指导各地坚持“一县一案、一校一策”予以规划实施;对于配套园整治工作,坚持“一园一案、一区一策”进行整改治理;对于控辍保学工作,坚持“一生一档、一人一案”进行劝返复学。“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64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54万个,大班额教学班比例由23.49%实现动态清零;累计完成整治居住区配套幼儿园2120所,完成率99.95%,总量和完成率均居全国前列;累计劝返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2772名,实现了应返尽返、动态清零,为全面完成精准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保障重点攻坚项目任务完成实效,在强化举措推动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重视强化过程监管,做好结果核验,通过各种方式对各地“三个清零”攻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估抽查。联合省直各有关部门,两次委托第三方实地抽查76个县次;通过“四不两直”、组建联合督导组、组织督学队伍核验等方式,实地抽查64县次。共累计抽查156个镇、558个村、892户贫困家庭儿童户,以及84所农村初中、161所城镇学校、149个消除大班额建设项目、237个配套园整治(幼儿园建设)项目。结合调查评估、实地核验以及平台数据比对等多种渠道对各地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证,确保了我省“三个清零”重点攻坚任务质量和成色。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民生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们将坚持服务好学生和服务好家长、服务好教师理念,继续聚焦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靶向施策、重点提升,在持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办学减负提质、关注重点群体教育权益保障及激发办学活力上继续下苦工、出实力,着力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和教师满意,为全省“十四五”开局起步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问: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六稳”“六保”之首。请问“十四五”时期,我省在促进就业方面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夏鲁青)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就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十三五”时期,我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我省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20万人以上,我省就业创业工作2次受到国务院表扬激励,2次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典型经验,一些经验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改善就业结构,优化就业环境,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强人民群众对就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更加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优先目标导向,开展“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提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二是更大力度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培育一批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统筹”。实施齐鲁乡创计划,打造乡村振兴齐鲁乡创品牌。健全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实施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政策,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三是更加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吸引激励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创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失业人员帮扶和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四是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聚焦八大战略发展需求和重点群体就业需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紧缺工种、新就业形态等特色培训,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组织行业性、群体性专项培训行动,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五是更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发展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诚信机构,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大厅,广泛开展特色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效,满足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六是更加严密防控失业风险。完善就业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密切监测预测就业形势,强化应急措施和政策工具,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治理体系建设,依法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问:请民政部门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在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方面的情况和“十四五”期间的打算。



(山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立杰)答:“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救助保障政策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等认定条件和保障政策,先后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等。可以说,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制度日臻完善,从制度设计上为困难群众兜起了基本生活保障的安全网。二是救助保障人数不断增加。全省低保对象达到147.6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全省特困人员由“十二五”末的21万人增加到32.9万人,实现了应救尽救;全省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3.18万人,实现了应养尽养;全省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74.8万人次,实现了应助尽助;全省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人数达到66.4万人,实现了应补尽补。三是救助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由“十二五”末的每人每月472元、283元增长到“十三五”末的732元、560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和14.6%;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2017年的每人每月752元、484元分别增长到“十三五”末的每人每月1009元、777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3%、17.1%;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74元、1415元、1415元、1054元,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8%、97%、97%、251%;全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48元和123元,分别较2016年提高了85%和54%;经济困难老年人按档每人每月分别补助80元、100元、200元,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且能力等级为2-3级的经济困难老年人每人每月增发80元。

“十四五”时期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总体设想是:一是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和《山东省贯彻<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若干措施》为主线,在全省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信息化为支撑,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持续提升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合理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强化兜底保障作用。三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一处以专业照护功能为主的县级敬老院,使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健全养老服务网络,2022年底前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完善残疾人保障政策。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基本辅具适配服务,持续开展“齐鲁福彩助残行动”和“福康工程”;加快精神障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到“十四五”末实现80%以上的县(市、区)设有精神障碍残疾人社区康复机构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康复工作。五是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权益;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功能,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水平,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问:卫生健康事业是重要民生领域,也是财政支持力度较大的领域,请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哪些成效?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马立新)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年均增幅达17.51%,人均卫生健康事业费由323.13元上升至653.70元,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时期,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78岁上升到2019年的78.94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13.04/10万、4.77‰和6.03‰降至2020年的8.63/10万、3.71‰和4.57‰,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二、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完善。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着力强化社会管控、社区排查和疫情防控,全力开展医疗救治。截至目前,全省本地确诊病例治愈率达99%。全力支援湖北,累计派出医疗队12支1812人。我们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先后印发4版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目前全省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160万份,累计发放电子健康码1.12亿。果断处置青岛突发疫情,5天内完成青岛市千万人口的核酸检测,5天内查清疫情源头。二是着力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全省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艾滋病保持低流行水平,肺结核病发病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疟疾达到国家消除标准。新发尘肺病病例逐年减少,地方病第一个通过国家控制或消除标准终期评估。加强慢病防治,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入选2016年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优秀案例。

三、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健全。一是健康山东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实施15个健康山东建设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城市数量稳居全国前列,省级卫生城市实现全覆盖。印发31项改革措施,威海、滨州、日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后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奖励。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不断改善,患者满意度多年居全国第一位。二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经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5万所,床位数64.70万张,在岗人员102.88万人,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42张,比2015年增加1.1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达3.27人和3.53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0.86人和0.95人。医疗服务供给不断增加,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为309.54元,年均增幅为5.44%,住院次均费用为11154.69元,年均增幅为5.77%,均低于“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6.37%的增幅。平均住院日减少0.07天。三是基层卫生基础不断夯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提高了28.6%,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稳定在30%以上。47个县(市、区)开展国家紧密型医供体试点。累计发放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资金50.06亿元。四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16市均设置市级中医院,96%以上的二级以上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创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4个,争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4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和岐黄学者各3人。

四、重点群体健康服务能力持续升级。一是重点人群服务覆盖率不断提升。全省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5.3%,为782万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的“两癌筛查”。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全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5%以上,产前筛查率达8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13%。累计向农村计生家庭奖扶对象和特别扶助对象发放扶助金124.29亿元。二是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累计诊治贫困患者292.73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11.1亿元,贫困患者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比例控制在10%左右。

 

问:山东是人口大省,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刘厅长刚才提到了很多民生实事和政策举措,件件都是“真金白银”。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大背景下,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请问我省财政如何克服困难、保障民生投入、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地呢?



(山东省财政厅 党组书记、厅长刘兴云)答:谢谢您的提问和对财政工作的关心。改善民生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撑。尽管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但公共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管有多大困难,也要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落地、确保每件民生实事扎实完成,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具体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压、统、拓、管”等多项举措,千方百计保障民生资金投入。

“压”,就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各级各部门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去年省级共收回资金162亿元,全省一般性支出比上年压减了21.3%。今年预算继续加大压减力度,省直部门公用经费压减20%,其中会议、差旅、培训等经费压减30%,除确需急需情况外,不再实施办公业务用房大中型维修改造,不购置公务用车,新增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挂钩,大力清理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腾出资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统”,就是统筹整合资金办大事。坚持全口径、一体化编制预算,将四本预算与中央资金、政府债券、存量资金统筹结合、捆绑安排,“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财力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大事、急事、难事、实事。大力推进专项资金统筹整合,省级专项从93项整合为39项,压减近六成,握指成拳、增强合力,确保各项民生政策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到位。

“拓”,就是积极拓宽民生投入渠道。一方面,发好用好政府专项债券,去年我省共获得专项债券额度3234亿元,比上年增长97.8%,今后将继续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管理工作,支持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2020年新增纳入财政部管理库项目57个、投资额573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运作,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拓宽公共服务供给渠道。

“管”,就是切实加强民生资金监管。民生资金管理好不好、使用绩效高不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强不强。我们将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民生政策和资金信息公开,完善惠民补贴“一本通”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真正用到群众身上。特别是在预算绩效管理上动真格、见真章,让绩效管理像审计监督一样“长出牙齿”,将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起钩来,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同时,对部分民生保障资金,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的常态化直达机制,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直接惠民利民,努力使每一分民生资金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谢谢!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