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
为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我省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2017 年,省财政厅和省体育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省级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文资〔2017〕60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按照1:1的比例,对接受国家补贴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给予配套补贴,并对省内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进行补助。截至2020年底,全省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达到110个。
(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
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主要来源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2021年度,省财政厅共下达预算资金3499万元,主要用于公共体育场馆日常运行、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设备购置维修及运营环境改善等。
(三)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绩效目标
不断提高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保证场馆按照标准开放,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2.2021年度绩效目标
补助经费及时到位,按照规定专款专用,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开放情况符合规定,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为2021年度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3499万元,涉及山东省体育局机关、山东省体育中心、山东体育学院3家省直单位和12个市、5个省直管县的110座体育场馆。
2.评价目的
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深入了解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补助经费项目立项充分性以及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日常管理和重点目标完成情况,重点关注资金支出效益和综合效果,深入查找管理漏点、堵点,并提出科学、可行建议,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全省全民健身水平、完善政策提供参考。
(二)评价依据
1.《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号);
2.《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
3.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字〔2019〕20号);
4.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工作规程﹥和﹤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的通知》(鲁财绩〔2020〕4号);
5.《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体经字〔2013〕381号);
6.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体经字〔2014〕34号);
7.《财政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4〕54号);
8.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山东省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省级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文资〔2017〕60号);
9.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体育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文资〔2019〕13号)。
(三)评价指标体系
本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决策、过程、产出、效益等四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19%、21%、34%、26%。
(四)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
1.比较法。本次绩效评价主要采用将2021年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与各项规定进行比较的方法,用以分析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较2020年开放情况有所提升。
2.因素分析法。本次绩效评价将综合分析影响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项目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部因素,以此分析项目是否完成目标。
3.公众评判法。一方面,由评价组专家对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进行实地查看,对体育场馆开放取得的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场馆管理人员和普通群众的满意度进行评判。
三、评价结论
(一)综合评价结论
经综合评价,山东省2021年度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得分88.29分,评级为“良”。各指标得分情况见表1。
表1:各指标得分情况表
指标 | 决策 | 过程 | 产出 | 效益 | 合计 |
分值 | 19 | 21 | 34 | 26 | 100 |
得分 | 16.59 | 19.6 | 27.49 | 24.61 | 88.29 |
得分率 | 87.32% | 93.33% | 80.85% | 94.65% | 88.29% |
(二)绩效分析
1.决策指标分析
决策指标分值19分,实际得分16.59分,得分率87.32%。该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立项程序规范,绩效目标设置较清晰合理,但普遍存在绩效目标较少或可量化的绩效目标较少的情况。资金拨付整体较及时,个别县区存在滞后。
2.过程指标分析
过程指标分值为21分,实际得分19.6分,得分率93.33%。该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监控机制有效,资金使用整体合规,个别场馆未严格分账核算。项目管理制度健全,制度执行有效,能够及时对场馆开放情况进行考核,但对资金跟踪督查应再加强。
3.产出指标分析
产出指标分值34分,实际得分27.49分,得分率80.85%。场馆开放情况整体较好,开放天数和开放时间基本都能达标,针对特殊群体和特殊日期也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但低收费场馆价格管理、国民体质监测等方面仍需加强。
4.效益指标分析
效益指标分值26分,实际得分24.61分,得分率94.65%。通过本项目补助资金的带动,免费低收费场馆的正常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各场馆接待人次较2020年提升30%以上,国民体质进一步得到改善,场馆运营水平稳步提升,设施维护较及时,群众满意度较高。
(三)取得的成效
在项目补助资金的带动下,免费低收费场馆稳定正常开放为健身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充足的休闲锻炼场所;同时也推动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不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深化体教融合
全省体育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青少年体育活动计划,结合双减政策,深化体教融合,开展特色教学,利用免费低收费体育场馆,持续开展各项培训课程,比如各地开展的“中小学生游泳进校园和防溺水公开课”活动,通过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全省中小学生的游泳普及率、安全防患意识及防溺水技能。同时济南市出台的《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借助补助资金的带动,实现了校园体育设施和社会体育场馆有机结合,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体育运动场地。
2.创新运营管理
各地体育场馆在运营模式上,也不断实现创新突破,真正发挥了补助资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济宁体育中心打破原有经营模式,委托珠江体育运营,采取打造场馆IP体系、引入高端赛事、建设青少年培训体系等措施,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难题,积极推进标准化、智能化、多元化运营,探索出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济宁模式”,实现了体育场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品牌效益的全面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
1.补助资金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山东省体育学院日照校区补助资金未专账核算,存在资金混用问题。二是截止评价基准日,全省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补助资金实际支出3014.266万元(实际收到资金3215.7759万元),实际支出率93.73%。补助资金支出及时性尚可进一步提高。
2.低收费场馆优惠情况难衡量、优惠体验不明显
全省22座体育场基本为全天免费场馆,其他88座低收费场馆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和游泳馆,收费项目主要包括游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要求,低收费场馆收费价格一般不高于当地市场价格的70%,由于地区间消费水平和场馆设施、服务质量存在差异,体育场馆收费并没有统一的市场价,低收费场馆的优惠情况难以衡量。通过对低收费场馆和其他体育场馆价格的简单对比,多数低收费场馆优惠并不十分明显。
3.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较慢
全省体育场馆智慧化运营平台于2021年10月27日开通。但截至评价基准日,只有山东省体育中心等4个单位的12个场馆,能够实现网络化服务和信息化管理,其他场馆硬件设备基本安装完毕但未正式接入运营平台,全省免费低收费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进展较慢。
4.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仍需加强
根据管理办法,体育场馆应为国民体质监测提供相应免费服务。2021年,多数场馆开展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较2020年有了较大提升,但普遍存在监测人数不达标情况,此项工作仍需着重加强。
四、意见建议
(一)继续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力度
建议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加大资金使用情况动态跟踪力度,对场馆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督查和考核,真正做到补助资金规范使用,惠及于民。
(二)加强低收费场馆收费标准管控
2022年1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其中要求低收费场馆收费价格一般不高于当地市场价格的70%。全省来看,除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外,其他低收费场馆的收费价格距离此规范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建议各级体育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低收费场馆收费标准管控,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低收费场馆收费价格明显“低”。
(三)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通过国民体质监测,可以充实完善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青岛市于2022年6月8日发布了2021年“国民体质监测白皮书”,建议其他各市进一步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尽快出具各市和全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四)加快场馆信息化建设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对体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信息化对助力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规划》明确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体育的创新发展思路,即通过聚焦于打造全民健身服务“一张网”,加快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加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度,助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尤其是疫情给体育带来了较大冲击,部分活动逐步从线下转入线上,居家健身线上服务、云上赛事、虚拟运动等已被大众所关注。
建议加快场馆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对场馆的开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也可以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丰富人民群众锻炼方式,提高全民健身参与程度,对于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五)尽快实现体育设施全面开放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健康山东建设,落实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建议省体育局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加快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的场所,提高现有场馆综合利用率。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设置单独的群众通道,通过不同时间段开放,避免和本单位人员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