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以下简称“省社会主义学院”或“学院”)为省委直属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挂山东中华文化学院牌子,由省委统战部指导和管理。学院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全省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设教务处、学员工作处、中华文化交流处、统战理论政策教研部、基础理论教研部、中华文化教研部、学刊图书资料部、信息技术部。学院核定事业编制82名,其中管理人员编制50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32名。截至2021年底,现有在职在编73人,专业技术人员编制31名,其中:专职教师人数12人。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部门资产总额59151.42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190.49万元;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合计62798.65万元,累计折旧5892.71万元,资产净值56905.94万元。
(二)部门预决算情况
2021年,省社会主义学院年初收入预算3780.4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412.42万元,事业收入368万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省社会主义学院收入决算数为4449.9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689.15万元,事业收入748万元,其他收入12.79万元。
2021年,省社会主义学院部门支出年初预算数3780.4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589万元,项目支出2191.42万元。年中调增部门预算669.52万元,2021年度省社会主义学院全年支出预算数为4449.94万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省社会主义学院部门预算实际支出4356.6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994万元,项目支出2362.64万元;部门预算执行率97.70%。年末事业结余金额93.3万元转到事业基金。
(三)部门整体绩效目标
2021年度省社会主义学院围绕部门职能及工作计划设置部门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责履行、年度工作任务基本相符。
表1:2021年部门职责、任务与整体绩效目标对应表
部门职责 | 部门重点任务 | 部门整体绩效目标 |
党外代表人士培训 | 共识教育培训 | 培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统一战线其他领域代表人士,培训统战干部,培养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人才。 |
每年更新新课 | 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每年完成新课研发5-8门。 | |
引进专职教师 | 引进专职教师每年不少于2人。 | |
现场教学 | 根据共识教育办学需求,在各班次安排适量现场教学,确保课时占比在15%左右。 | |
师资队伍建设 | 建设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 | |
中华文化教育研修交流 | 中华文化教育研修 | 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台湾民心认同,促进海外侨心凝聚。 |
中华文化研究 | 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 | |
中华文化教育研修 | 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台湾民心认同,促进海外侨心凝聚。 | |
对外文化交流 | 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 |
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创新、宣传 | 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创新 |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研究。 |
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宣传 | 发挥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作用。 |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为省社会主义学院2021年度部门整体支出,涉及预算资金4449.94万元。
2.评价目的
通过对省社会主义学院2021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全面分析省社会主义学院在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部门社会效应五方面的情况,总结经验做法,找出部门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评价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
2.《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
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字〔2019〕20号)
4.《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工作规程〉和〈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的通知》(鲁财绩函〔2020〕4号)
5.《山东省省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鲁财绩〔2021〕1号);
6.与本次评价有关的反映部门整体支出和履职情况的佐证材料。
(三)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评价依据部门特点设计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括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部门社会效应五个部分,权重分别为:15%、35%、15%、25%、10%,指标权重设计遵循了以绩效产出为导向原则,将评价重点聚焦于部门履职及管理过程的重点环节。
参照《山东省省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确定本次绩效评价综合评定级别分为4个等级:综合得分在90(含)-100分为优,综合得分在80(含)-90分为良,综合得分在60(含)-80分为中,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为差。
(四)评价方法
本次绩效评价将采用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将综合采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涉及部门项目评价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将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2021年度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得分为83.08分,综合评价等级为“良”。
各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如下:
表 2:2021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得分表
维度 | 财政资源配置 | 预算管理 | 绩效管理 | 部门履职效能 | 部门社会效应 | 合计 |
分值 | 15.00 | 35.00 | 15.00 | 25.00 | 10.00 | 100.00 |
得分 | 14.63 | 29.69 | 9.76 | 19.00 | 10.00 | 83.08 |
得分率(%) | 97.53 | 84.83 | 65.07 | 76.00 | 100.00 | 83.08 |
(二)绩效分析
1.财政资源配置
该一级指标满分15分,评价得分14.63分,得分率97.53%。部门预算安排和支出方向符合部门职责和重点任务要求,不存在交叉重复,基本明确细化。部门在运行成本管控方面能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合理安排部门项目支出,重点项目2个,分别是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和校区运转及物业管理服务项目,重点项目支出安排率96.19%。
2.预算管理
该一级指标满分35分,评价得分29.69分,得分率84.83%。省社会主义学院是教学科研单位,预算执行总体进度保持稳定,预算执行及时性和有效性良好;事业收入-培训费收入预算完成率206.74%,部门事业收入预算编制不准确;2021年末事业结余93.3万元转到事业基金,结转结余率为2.1%;部门总体预算资金使用规范性较好,但是部分预算资金使用规范性不足,主要是物业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前支付问题。能够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按照要求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并在预算管理中应用;在会计管理方面基本规范,建立了本部门内部管理制度,按规定编制年度内部控制报告,但是学院未建立教学等业务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不利于及时应对突发风险;会计人员任用管理基本规范,会计核算规范性基本规范,但是部分会计核算规范性不足,存在项目支出列支基本支出问题;政府采购管理基本规范,政府采购执行率为99.7%;资产管理基本规范,但是部分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现象,存在大额闲置报废资产未及时组织清理问题。
3.绩效管理
该一级指标满分15分,评价得分9.76分,得分率65.07%。部门所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职责、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和正常业绩水平基本相符;项目绩效目标依据基本充分、符合客观实际,但是存在部分绩效目标设置较低情形;绩效指标基本清晰、细化、可衡量,但是部分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存在绩效指标设置单一、部分绩效指标与职责目标不一致现象。绩效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建立了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覆盖率及评价成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但是存在同一项目未按全口径支出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有效性低的问题,使得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充分,未能够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预算、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4.部门履职效能
该一级指标满分25分,评价得分19分,得分率76%。
根据《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2021年工作要点》部门制定了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推动共识教育提质增效;加强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建设,提升文化浸润品质等5项年度工作要点,分解为37项重点任务,大部分工作按照目标设置已经推进或完成,但是仍存在少部分工作未完成。学院2021年对6个项目支出全部进行自评,本次评价全部进行复评,6个项目复评为良,等级均降一档,与自评结果有差异,绩效自评质量有待提高。抽取部门“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校区运转及物业管理服务”等5个重大政策项目的实际绩效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5个等级为良。
5.社会效应
该一级指标满分10分,评价得分10分,得分率100%。省社会主义学院在2021年度省直统战群团事业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等级为优秀。
(三)取得的成效
1.聚焦主责主业,统战教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成2021年度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64期,培训学员8467人次,培训规模创历史新高。二是山东特色共识教育体系日益完善。打造“共识大学堂”教学科研工作品牌,新研发专题课程21门,共识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升。三是举办全省学院系统教学研讨班,强化对市县学院业务指导。四是教学科研资政一体化发展成果显著。首次以共识教育教学专题招标形式完成6项课题立项。
2.擦亮“金字招牌”,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建设成效凸显
一是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二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取得新成效。举办第三届“儒家文化与新时代儒商精神”研讨会;面向海外华侨华人打造“齐鲁名师云讲堂”特色品牌,举办4期讲座。
3.融入主体主流,主动服务全省重点工作和统战大局
一是创作编演统战情景教学剧《永远跟着你》。该剧作为山东省统一战线庆祝建党100周年重要活动反响热烈,获得统战各部门领导和学员给予高度评价,荣获2021年度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二是全面纳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4.发挥统战智库作用,提高资政建言能力
发挥统战智库作用,主动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工作服务。2021年至2022年,6篇资政报告分别得到中央统战部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其中:课题组(吉秀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评估框架与提升路径研究》入选中央统战部《调研参考》;2021年8月张家铭的《针对美西方“以冬奥制华”的研判与建议》入选《中新内参》,得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批示。
(四)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配备不能完全适应部门高质量履职需要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省社会主义学院现有在职在编人员73人,其中:2021年专职在岗教师人数为11人,不足在职在编人数的三分之一,不符合《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要求。省社会主义学院师资力量不足体现在:一是教学课程承接力量不足。二是科研能力、信息化建设等与部门职责要求不完全匹配。
2.部门事业收入预算编制不准确
2021年,省社会主义学院年初预算事业收入368万元,决算事业收入748万元,较年初预算差异率103.26%。差异率过大,培训收入预算编制不准确。
3.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依据充分性不足
2021年省社会主义学院项目支出2362.64万元,其中运转及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支出1907.15万元,占项目支出比例为80.72%。该项目支出主要为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支出,但是物业合同对于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不够细化,造成项目预算编制依据充分性不足。
4.部门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性待提高
省社会主义学院部门内部设置11个处室机构,但是由于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待完善,机构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存在部门内控管理规范性不足问题,一是存在资金使用规范性问题。二是会计核算规范性不足问题。三是闲置报废资产未及时清理问题。
5.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部门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重视度不够,未将绩效理念与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
一是同一项目未按预算全口径支出开展绩效评价。部门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时,仅对项目支出的财政拨款部分开展了自评,未包括事业经费支出部分,因此对同一个项目绩效评价金额不完整,不能反映项目支出全部,无法保证评价成果客观性。二是部分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不完整,存在绩效指标设置与职责目标不一致现象。
四、意见建议
(一)优化部门支出结构,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促进部门履职效能高质量发展
按照《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要求,加大专职教师的引进力度,调整部门人才经费比重,吸引优秀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加入学院,同时加强兼职师资的柔性引进工作,专兼职结合共同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对外文化交流效果、更好发挥资政建言作用,进一步促进部门履职效能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部门非财政拨款管理,提高部门事业收入预算编制准确性
按照预算管理相关制度文件规定,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提高事业收入-培训费收入预算编制准确性,业务部门提高办班计划的准确性、财务部门联合业务部门根据办班计划,结合以往年度收费标准以及计划年度动态调整因素编制收入预算,力求把收入预算做扎实。
(三)加快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部门预算编制依据充分性
根据上级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文件精神,建议学院加快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对标行业标准、历史标准,本着厉行节约原则,对部门重大项目支出,如:物业服务及校区运转经费开展支出、培训费支出等建立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部门预算编制依据充分性,优化部门支出结构。
(四)加强部门内部协调机制,提高内控管理规范性
建立适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加强部门内部协调机制,针对出现的内控规范性问题组织各职能处室分析查找问题根本原因,一是财务部门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费用报销审批流程,提高资金使用规范性;二是加强会计核算规范性,项目支出不能列支基本支出;及时清理长期挂账的往来账项。三是全面清查核实资产,及时清理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确保账实相符,提高资产使用有效性。
(五)加强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部门绩效管理水平
健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的全过程。一是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全口径开展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确保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金额完整性、准确性,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二是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与部门业务活动管理相结合,按照结果导向原则,加强部门绩效主体责任落实。三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工作。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部门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