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山东省总工会机关为正厅级单位,设办公室、政策研究室、组织部、宣传教育部、生产保护部、权益保障部、基层工作部、法律工作部、女职工部、财务部10个职能部室。山东省总工会共有17个二级预算单位,分别是:山东省总工会机关和山东省地质工会委员会、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委员会、山东省冶金工会委员会、山东省轻工纺织工会委员会、山东省农林水工会委员会、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会委员会、青岛工人疗养院、青岛工人温泉疗养院、山东省海员工会委员会、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工会委员会、山东工运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工会委员会、山东省建设工会委员会、山东省交通工会委员会、山东省医务工会委员会和山东省能源工会委员会。山东省总工会核定人员编制491人,其中机关编制78人(行政编制77人,工勤编制1人),事业编制413人。现有在职在编313人(机关行政编制72人、机关工勤编制1人,事业编制240人),离退休人员616人。
(二)部门预决算情况
2022年山东省总工会收入预算为4293.16万元,年中调增收入预算184.98万元,调整后收入决算数为4478.14万元,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
2022年部门支出预算4293.1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471万元,项目支出822.16万元。年中调增预算数184.98万元,调整后支出决算数为4478.1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617.88万元,项目支出860.26万元。部门预决算偏差率为4.3%,调整后部门支出预算执行率为100.00%,无结余结转资金。
山东省总工会2022年度财政拨款项目共6个,预算资金共计860.26万元,实际支出860.26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其中:特定目标类项目1个,项目支出288.10万元;其他运转类项目5个,项目支出572.16万元。
山东省总工会2022年度对下转移支付资金为省级困难表彰奖励获得者和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共计3650.00万元,其中困难表彰奖励获得者帮扶资金1050.00万元,困难职工帮扶资金2600.00万元,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执行率为100%。
山东省总工会不涉及国有资产使用、处置及收入情况。根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总工会及其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会由工会经费形成的资产,属于工会资产,不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由工会组织进行资产清查登记和管理。
(三)部门整体绩效目标
根据部门职能及相关规划,山东省总工会部门任务一是对因收入低、患病和突发灾难导致生活困难的省级表彰奖励获得者进行生活困难补助和特殊困难帮扶,对困难职工开展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就业帮扶等,有效缓解省级表彰奖励获得者的实际困难和改善困难职工家庭经济状况;二是高水平完成山东省第八届职工运动会赛事组织,确保各项赛事有序开展;三是帮助劳模和工匠人才建立和完善工作室,为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搭建平台和载体;四是充分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积极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五是按规定做好省派“四进”工作队后勤保障,切实解决工作队后顾之忧;六是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1.评价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范围为2022年山东省总工会部门财政预算整体支出,涉及部门预算资金4478.14万元以及由省总工会负责管理和分配的对下转移支付资金3650.00万元。评价基准日为2022年12月31日。
2.评价目的
以预算资金为主线,对山东省总工会2022年部门整体预算支出执行过程中涉及的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及成本控制等进行梳理,综合分析部门的管理效率,落实部门预算主体责任,提高部门资金、资产等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益;以战略目标和职责目标为基础,对部门履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反映财政资金支出结果,提升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
(二)评价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
2.《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2号)。
3.《山东省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及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鲁政办字〔2019〕20号)。
4.《山东省省级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鲁财绩〔2019〕6号)。
5.《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工作规程》《山东省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鲁财绩 〔2020〕4号)。
6.《山东省省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鲁财绩〔2021〕1号)。
7.被评价单位提交的反映部门管理的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部门整体目标、“三定”方案、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区域相关规划、管理制度文件、财务资料、预算审查及批复资料、预算执行过程资料、决算报告等。
(三)评价指标体系
本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社会效应按照“15分、35分、15分、25分、10分”进行设置,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财政资源配置。该部分包括4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所占权重分值共计15分。财政资源配置指标是对预算安排与部门职能匹配度、运行成本、对下转移支付分配和重点项目保障情况进行评价。
2.预算管理。该部分在省财政厅《部门预算整体支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参考)》基础上,按照省总工会实际情况对相应指标进行了调整,由于部门不涉及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及收入情况,经与委托方及被评价部门充分沟通,评价组对资产管理指标内容进行了删减,将相应指标分数移至会计管理和政府采购部分。调整后,预算管理指标包括9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所占权重分值共计35分。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金使用、信息公开、会计管理、政府采购、对下转移支付监管等。
3.绩效管理。该部分共包括1个二级指标、3个三级指标,所占权重分值共计15分。绩效管理指标是对绩效目标管理、绩效主体责任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情况的评价。
4.部门履职效能。该部分共包括2个二级指标、3个三级指标,所占权重分值共计25分。部门履职效能指标是对重点任务工作完成情况、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情况进行评价。
5.社会效应。该部分共包括1个二级指标、1个三级指标,所占权重分值共计10分。社会效应指标考察部门主要职能运行成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政务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综合绩效情况。
参照《山东省省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确定本次绩效评价综合评定级别分为4个等级:得分在90(含)-100分为“优”;得分在80(含)-90分为“良”;得分在60(含)-80分为“中”;得分在60分以下为“差”。
(四)评价方法
为确保评价过程、结论的科学与准确性,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及部门特点,评价工作中主要采用包括案卷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因素分析法、现场调研法等,以充分采集和核实评价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得出评价结论。主要方法如下:
1.案卷分析法。主要是结合国家发展规划、政策,通过查看部门资料,对被评价单位的目标设定情况、管理情况、资金管理情况、履职情况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整理部门提交基础材料,梳理部门预算资金管理流程,分析预算执行过程,综合评价部门管理效率和履职效果。
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对近两年来部门预算安排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对部门绩效目标与履职结果进行比较。
3.公众评价法。公众评价法是对无法直接用量化指标衡量效果的项目,通过专家评估、抽样调查等方式来评价项目的效果及影响。通过现场调研、集中座谈等方式对被评价单位的决策管理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立足于行业需求、行业发展提出综合评价意见。
4.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影响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可持续性的内外部因素,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如比照绩效目标,对部门履职所需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梳理,分析影响部门管理效率、履职效果等事项的因素,找出差异,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5.现场调研法。结合对被评价单位相关资料的审核结果,采取座谈等方式与相关方进行深入沟通,以全面充分地掌握被评价单位的整体情况。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本次山东省总工会部门整体绩效评价,从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社会效应五个维度综合考察,山东省总工会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综合得分91.1分,综合评价等级为“优”。各指标得分情况见下表:
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得分汇总表
序号 | 指标 | 权重 | 得分 | 得分率 |
1 | 财政资源配置 | 15 | 14 | 93.33% |
2 | 预算管理 | 35 | 33.5 | 95.71% |
3 | 绩效管理 | 15 | 12.6 | 84.00% |
4 | 部门履职效能 | 25 | 25 | 100.00% |
5 | 社会效应 | 10 | 6 | 60.00% |
6 | 合计 | 100 | 91.1 | 91.10% |
(二)绩效分析
1.从部门财政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山东省总工会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项目库编制预算,部门预算安排和支出方向符合部门职责和重点任务要求。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在财政预算资金方面无“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方面经费开支,严格履行对下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责任,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执行率为100%。2022年度部门重点项目预算资金为3938.10万元,重点项目安排率87.31%。
2.从预算管理角度分析。山东省总工会支出预算数4293.16万元,调整后预算为4478.14万元,支出决算数为4478.14万元,调整后预算执行率100.00%,预决算偏差率为4.3%。2021年、2022年两个年度均无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内控制度建设完善,财政预算政府采购执行率100.00%,存在的问题是部门会计人员连续五年继续教育参与率不足。
3.从绩效管理角度分析。山东省总工会绩效目标设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符合部门和单位职责和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将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与年度部门预算资金、项目投资额相匹配。但还存在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指标设置不够完整、全面,绩效目标值不够清晰、准确,绩效评价报告内容不够清晰完整等问题。
4.从部门履职效能角度分析。2022年山东省总工会困难表彰奖励获得者和困难职工帮扶资金项目为部门重点任务,共计帮扶救助困难职工3467户,目标完成率107.14%。帮扶困难表彰奖励获得者686人次,目标完成率100%。评价组对省总工会开展的6个省级财政项目全部开展复评工作,6个项目复评结果等级为“优”。
5.从社会效应角度分析。在省直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山东省总工会在98个省直部门中排第60名,排名区间位列于60%—90%之间。
(三)取得的成效
1.推动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纵深发展
举办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专题培训班,提高了各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者素质。培训班以场景模拟赛为抓手,探索构建“政策理论研究、综合能力训练、实践操作模拟”全链条专业化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得到各级工会普遍认可,并被广泛运用。培训班的举办有效推动了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纵深发展。
2.成功举办全省第八届职工运动会
山东省职工运动会每五年一届,本届职工运动会以“喜迎二十大 运动向未来”为主题,自6月中旬开始,历时两个月时间,创新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组织9个线下项目51支代表队、3600多名运动员参加,累计产生17组冠、亚、季军,772名职工分获各类奖项。3个线上项目1264万人次参与、365万人次完赛,参与范围、人数、获奖数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3.职工创新创效工作成效明显
培育选树50家省级全员创新企业,带动各级培育全员创新企业1740家、创新工作室4040个。召开全省职工创新创效动员大会,组织第二届全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发布102项省级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并给予重奖。举办首届全省数字变革创新大赛,累计50万人次参加。持续深化“齐鲁工匠”建设工程,相关内容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20名中国质量工匠山东独占3席,位列全国第一,1人荣获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4.扎实开展帮扶救助和常态化送温暖
制定出台《全国劳模专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山东省省级困难表彰奖励获得者帮扶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试行)》,精准及时发放全国和省级劳模专项资金,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及时摸排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职工生活的影响,加大帮扶服务力度,对困难职工发放生活、医疗、助学等补贴,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加大金秋助学力度,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帮扶救助。
(四)存在的问题
1.部门未定期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活动
部门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不健全,未定期开展部门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活动,内控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不足
山东省总工会在参加会计信息采集的17名会计人员中,只有4人连续五年完成继续教育,完成比例较低。
3.部门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方面,一是绩效目标任务覆盖不够全面,指标只涉及省级困难表彰奖励获得者和困难职工帮扶资金部分,未涉及全部任务。二是绩效指标设置不够完整、全面,缺少社会效益指标的设置。三是绩效目标值全部用百分比表示,不够清晰、准确,无法通过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绩效评价活动开展方面,存在绩效评价报告内容不够清晰完整,指标体系设置不够细化完善等问题。
四、意见建议
(一)定期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活动
部门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评估。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督促会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参加继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三)加强部门绩效管理,提升部门预算整体绩效
一是提高绩效目标质量。要压实对绩效目标合理性、完整性的审核责任,认真制定产出数量、质量指标,最大程度量化效益指标,提高指标内容和山东省总工会工作任务的匹配度。二是规范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自评。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绩效自评的重要性,提高自评的精准度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