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预算绩效信息公开

2023年度山东老年大学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日期:2024-12-30 18:06 浏览次数: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概况

山东老年大学创办于1983年,是省委直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为正厅级。设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等11个内设机构,另设机关党委负责山东老年大学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无下属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20人,其中管理人员编制118名,工勤技能人员编制2名。设校长1名,副校长4名,内设机构处级领导28名。部门主要职责:为离退休干部和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服务;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省级老年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与管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与合作交流;《老年教育》杂志编辑、出版、发行等。

(二)单位预决算情况

2023年山东老年大学年初收入预算7466.0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1万元、事业收入1040万元、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665.07万元;调整后预算收入7953.2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41.15万元、事业收入903.73万元、其他收入2.56万元、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500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205.83万元。

2023年山东老年大学年初支出预算7466.0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178万元、项目支出4288.07万元。调整后预算为7953.27万元,单位整体实际支出为7629.4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支出6341.15万元,包括基本支出3631.96万元、项目支出2709.19万元。

2023年山东省老年大学预算整体支出规模为7953.27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5.93%,其中:基本支出3631.96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项目支出4321.31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2.51%;年末结转结余323.8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结转结余0万元,项目支出结转结余323.81万元。

(三)单位整体绩效目标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学员为中心,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工程、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工程,打造省直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立足省直面向社会的文化养老基地、全省乃至全国老年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老年教育示范指导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山东气派的新时代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根据年度教学任务,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完善山东省老年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实现办公平台一体化,提高数字机关建设水平;保质保量出版发行《老年教育》杂志。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评价范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山东老年大学2023年度单位预算整体资金7953.27万元。

评价目的:通过评价,进一步压实部门的绩效主体责任,引导部门以绩效为抓手,加强自我管理,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促进部门提升履职效能,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评价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部门资产和业务活动,聚焦部门预算管理的关键点和薄弱点,从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履职效能等方面,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进行评价。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2023年山东老年大学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等级为“良”。

(二)绩效分析

1.财政资源配置。山东老年大学预算安排与部门职能较为匹配,收入统筹管理落实较好、重点项目保障率较高,“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变动率偏高。

2.预算管理。山东老年大学总体预算执行率比较高,财政结转结余控制情况良好,预决算信息公开及时有效,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较好,内控建设和资金管理基本规范,政府采购合法合规,资产管理规范,但预算执行偏慢,收入预算偏离较大,内控管理制度修订和更新不及时,个别支出会计核算不规范,部分会计人员未完成继续教育。

3.绩效管理。山东老年大学部门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责紧密相关,并分解设置了具体的绩效指标,实现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全面覆盖,能够将绩效运行监控结果、绩效自评结果、部门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但部门整体产出指标聚焦度不够,指标设置不够全面、量化不足,绩效监控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实施不够规范。

4.部门履职效能。山东老年大学年度重点任务工作均已完成,重大政策项目实际绩效良好,但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质量一般。

(三)取得的成效

1.品牌效应持续扩大,为中国老年大学发展提供了山东样板。2023年山东老年大学创设的全国老年大学工作标准,通过了“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评审。相关创新做法和经验被新华社等媒体宣传推广,为其他省份老年大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推动了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2.强化业务指导,推动了全省老年大学规范化一体化发展。相继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老年大学教学规范化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山东省老年大学教学评估标准》《山东省老年大学统编教材编写管理规定》,并制定了山东省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队伍管理等多方面加大对各地市老年大学规范化教学指导力度,为全省老年大学的规范运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推动了各级老年大学规范化、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地区老年教育均衡化。

3.合作办学不断拓展,学员数量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新增合作办学单位8家,累计达到16家;同时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合作,指导全省各级老年大学申报孔子学堂39所;与孟子研究院合作开展“孟荀思想解读”课程录制;有41个项目获批全省老年大学合作交流特色品牌。2023年开设课程141门,教学班913个,注册学员2.9万人次,均较去年有所增长。学校多名教师获得“全国老年大学优秀说课教师”“打造第三课堂,促进老有所为”被山东成人教育协会认定为2023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四)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精细化尚需加强。一是预算编制依据够科学合理。项目预算的测算多以“历年支出情况”为基础,缺少对现实业务的考量和对未来的估计。二是收入预算测算不准确。剔除年初不可预见因素后,单位资金收入仍存在偏离度。三是过紧日子要求落实不到位,“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五项费用有所增长。四是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偏慢。

2.绩效管理质效亟待提升。一是绩效目标质量亟待提升。整体绩效目标缺乏招生专业数量、开设课程、开课班级、学员数量等关键性指标,无法有效反映单位履职效果,同时效益指标设置不合理,部分指标量化程度不足。二是部门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不够客观。2023年“杂志社运行费”项目期刊发行量目标未完成,且近3年订阅量持续下降,但部门评价等级仍为“优”,未如实反映项目实际绩效。三是未制定部门绩效目标、绩效运行监控等管理办法,不能满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

3.教育资源管理有待优化。一是校区布局不够合理。校区主要集中在市中区和历下区,区县覆盖率不高,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在各县区分布不均衡,影响了老年教育的公平性。二是热门专业课程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热门专业如舞体、声乐等学位紧张,报名难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个别老师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课堂设计不合理,课堂气氛不活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4.财会管理规范性仍需提高。一是内控建设规范性有待提升。省老年大学尚未制定部门项目库相关管理制度;内控管理制度修订和更新不够及时。二是会计核算规范性有待提升。预付车辆过路费直接计入“单位管理费用”,未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四进工作队选派人员经费”项目列支没有及时调整。三是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有2名会计人员未按时完成继续教育。

四、意见建议

(一)强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管理约束力

一是有效落实“零基预算”理念,根据事业需要和客观实际情况,一切从合理性和可能性出发,细化预算测算依据,以各项费用开支定额为基础,根据具体工作量合理测算资金需求,确定项目预算支出数额,优化预算编制。二是统筹各项计划安排,不断提高工作计划的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对单位非财政拨款收入管理,确保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部门预算,控制非财政收入预算完成偏离度。三是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尽快制定本部门项目库管理细则或相关规定,完善部门项目库管理机制。

(二)严格制度执行,加强财会管理规范性

一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及时更新内控制度,并能够根据部门内部管理要求的变化对内控内容和流程进行定期修订,确保部门内控制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二是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将专款专账核算落到实处,严格划清项目资金界限,确保项目经费专账核算的全面、真实和完整。三是会计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落实主体责任,提升绩效管理质效

一是制定细化的部门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调动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全面落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效。二是围绕部门核心职责,完善绩效指标,提炼关键性指标,建议增加“招生专业数量”“开设课程数量”“开课班级数量”“学员数量”等产出指标,进一步梳理优化效益指标,全面体现部门整体履职效果,同时,提高项目效益指标的量化程度。三是严格按照要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客观反映项目绩效状况,保证部门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四)拓展教育资源,增加老年教育有效供给

一是统筹规划校区地域布局,不断扩大校区布点覆盖面,促进老年教育市域内均衡发展,充分体现老年教育均等化要求。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广泛参与老年教育,激发社会各界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和参与,促进老年大学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扩大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现有场地资源,让老年教育向基层、向社区延伸,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和老年人受益面。三是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爱好,实现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同时灵活组织课程形式,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互动交流式学习,提升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四是不断增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掘高校智力资源,鼓励高校开设促进老年社会参与的增能培训课程,充分利用退休群体资源,把具有爱心、乐于奉献且具有一定专长的退休老年人吸收到教师队伍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信息来源:山东省财政厅网站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