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省工商联”)作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省级单位,成立于1954年。内设经济处(法律处)、组织建设处等7个处室,下属1个事业单位山东省工商联法律服务中心(简称“法律服务中心”)。2023年省工商联部门行政编制在职人员39人,事业编制在职人员11人,离休人员2人,退休人员36人。部门主要职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参加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参政议政;推动经贸交流和协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等。
(二)部门预决算情况
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2023年部门收入预决算情况如下:
项目 | 年初预算数 | 全年预算数 | 预算执行数 | 预算执行率 | |
2023年度收入预决算情况 | 1966 | 2193.46 | 2181.7 | 99.46% | |
2023年度支出预决算情况 | (1)基本支出 | 1729 | 1852.2 | 1851.87 | 99.98% |
(2)项目支出 | 237 | 341.26 | 329.83 | 96.65% |
(三)部门整体绩效目标
序号 | 部门职责 | 职责目标 | 绩效指标 | 年度指标值 |
1 | 参加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参政议政 | 引导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帮助其提高议政建言水平,积极反映社情民意。 | 参政议政调研、培训、会议完成率 | 100% |
2 | 加强与政府部门及有关经济组织的联系,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经济活动提供服务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承办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 | 完成 |
发布2023年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系列榜单 | 完成 | |||
组织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 承办2023年山东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推进现场会 | 完成 | ||
带动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 ≥4500家 | |||
3 | 促进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 | 推动建立完善现代商会制度,提升商会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 2023年山东省内被中国工商联认定为“四好”商会数占全省商会总数的比例 | ≥5% |
山东工商联所属商会和所联系商会总数增长速度 | ≥3% | |||
4 | 强化县级工商联建设 | 推动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建设高素质的民营经济人士队伍 | 山东省工商联会员增长速度 | ≥10% |
2023年山东省内被中国工商联认定为“五好”的县级工商联数占全省县级工商联总数的比例 | ≥65% | |||
5 | 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 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 | 承办国家层面第三方机制管委会巡回检查调研活动暨全省涉案企业合规工作推进会 | 完成 |
全省累计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数量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
参与全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 | 入驻服务平台调解组织数量 | 位于全国前列 | ||
为全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维护权益等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 民营企业法律诉求的应答比例 | 100% |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评价范围:此次绩效评价的对象为省工商联,范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省工商联批复的整体预算资金2193.46万元。
评价目的:从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及社会效应等方面,衡量部门整体及重点项目实施效果,研究提出改进资金管理的意见建议,通过评价进一步压实部门绩效主体责任,调动部门提高整体绩效的积极性,并在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结果和部门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二)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招标文件本项目评价要求,本次评价指标设计从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等方面对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和部分转移支付资金进行评价,客观反映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和业务实施效果。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省工商联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等级为“良”。
(二)绩效分析
1、财政资源配置。省工商联预算安排与部门职能较为匹配,收入统筹管理落实到位,预算安排资金不存在不同项目、不同用途间分配,不存在交叉重复,预算调整较少,重点项目安排支出率超90%,但2023年五项费用支出小幅增长。
2、预算管理。省工商联收入预算均来自财政拨款,预决算信息公开及时有效,预算管理一体化和项目库管理到位,政策功能落实良好、资产管理较为规范、预算执行及时、内控建设规范,但部分资金使用方向与预算批复不一致,部分会计核算、会计人员任用、采购活动不够规范。
3、绩效管理。省工商联设置了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实现了绩效自评全覆盖,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与本单位预算编制管理相挂钩工作机制,但部门整体及部分项目目标设置不完整、不准确,部分项目未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工作。
4、部门履职效能。省工商联年度重点任务工作均已完成,政策执行基本有效,但法律服务中心业务工作经费项目、省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费项目、2023年省工商联重点课题调研经费项目复评由优变良,重点项目“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工作经费项目立项决策、过程管理、绩效产出有待提高,评价等级为“良”。
(三)取得的成效
1、围绕中心大局,创新思路举措服务高质量发展
(1)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3年省工商联承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累计引入省外500强民营企业投资项目123个,总投资额达2698亿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布民营企业100强系列榜单,提升企业竞争力、影响力。
(2)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省工商联承办全国现场会,开展先进典型集中宣传月活动,协调省农发行、省农行分别累计投放专项贷款1312亿元和769亿元,带动12298家民营企业参与,实施“兴村”项目16227个、受益乡村12392个,形成“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合作社”等一批成效显著的“兴村”模式;参与建立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搭建政企“连心桥”工作平台。
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全省累计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684件。认真做好维权和商会调解工作,依托各级商会设立12个维权工作联络站,涉企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效能不断提高。济南、聊城等市工商联积极探索,搭建了“亲清驿站”“亲清会客厅”等平台,积极为民营企业解读政策、解决难题。
(3)引导民营企业勇担责任。省工商联牵头开展“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组织校园招聘活动725场,18129家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3万余个,有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2、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
(1)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基础。省工商联2023年全省会员总数突破28万;制定全省“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实施细则,95家被认定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省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着力提升商会建设规范化水平。省工商联联合省民政厅修订《山东省异地商会管理办法》,推动商会“扩容、扩面、扩量、提质”,乡镇街道商会应建尽建覆盖率实现100%。
(四)存在的问题
1、财政资源配置方面。“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五项费用较上年增长。
2、预算管理方面。一是资金使用、会计核算不规范。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列支工会经费10.48万元,在基本工资列支工会经费7万元,法律服务中心在培训费列支聊城全省商会调解工作推进会会议费9万元;法律服务中心未对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分项核算,该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已整改。二是会计人员任用、管理不规范。法律服务中心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3、绩效管理方面。一是绩效目标设置不规范,存在绩效指标矮化、设置不完整等问题,如省工商联民营企业100强发布工作经费效益指标设置为专项会议活动被报道次数超2次,实际报道远高于绩效指标。二是运行监控未全覆盖。省工商联项目中3个项目未实施运行监控。
4、部门履职效能方面。一是省工商联为加强民营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开展培训,但培训覆盖面有限,中小微企业难以广泛参与。二是经对部门9个项目支出进行自评复核,3个项目等级由“优”降为“良”。对重大项目进行抽查发现,“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工作经费项目存在绩效指标矮化、预算执行率较低、绩效产出不足、调研费用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四、意见建议
(一)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五费增长
应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进一步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五项费用超上年的处室及时分析原因,严格落实责任制考核。
(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一是应严肃预算刚性。加强相关业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素养和风险意识,增强财务人员规范化意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规范会计核算科目使用。二是应规范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任用,督促会计人员完成年度继续教育。三是应严格执行采购的控制制度,根据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和已批复的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严禁无预算采购。
(三)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压实绩效管理责任。
一是应高度重视绩效目标设置。全面优化预算项目设置,增强绩效目标与预算资金的匹配度、关联度,提升资金申请处室及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二是落实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的意识,按规定时间要求报送绩效材料,提高绩效自评准确性。
(四)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提高部门履职效能
一是应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建议提高业务人员对于预算支出过程管理的,督促业务人员对年初设置的目标负责,把控资金支付进度。二是应编制具体可执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项目实施内容及进度监督管理,督促业务人员提高项目完成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