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预算绩效信息公开

2023年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部门预算整体绩效价报告

发布日期:2024-12-30 19:27 浏览次数: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贸促会”)成立于1978年12月,为正厅级群团组织,下属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公益一类)和贸易投资服务中心(公益二类)2个事业单位。机关内设贸易投资促进部、国际联络部等6个部室和机关党委,核定编制52名,实有50名;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核定编制18名,实有14名;贸易投资服务中心核定编制14名,实有12名。部门主要职能为:开展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界、商协会、其他经济贸易团体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联络工作;与外国对口组织在鲁设立的代表机构以及外国在鲁成立的商会进行联络;向外国派遣常驻代表或设立代表处;组织、参加或与外国相应机构联合召开有关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和法律方面的会议等。

(二)部门预决算情况

省贸促会2023年年初预算7330.21万元,调整后全年预算6965.58万元,支出决算6414.13万元,预算执行率92.08%。其中,基本支出2501.39万元,占比39%;项目支出3912.74万元,占比61%。

(三)部门整体绩效目标

开展促进中外贸易、投资、商事法律和经济技术合作活动,组织政策宣讲、培训考察等企业交流活动;定期向企业推送经贸摩擦预警信息,助力企业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国际国内合作,开展品牌境外推广;组织山东国际儒商会,参与、举办经贸合作洽谈;做好营商环境监测和服务工作;及时发布贸促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舆情导向;落实原产地签发、RCEP工作分工和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开展企业运用自贸区政策、商事法律风险培训,提升全省涉外法律服务业水平和法治营商软环境。开展展会、外经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对外交流。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评价范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省贸促会整体预算资金6965.58万元。

评价目的:围绕部门职责、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统筹考虑预算安排使用、财务和业务管理情况、部门履职效能及社会效应,聚焦预算管理的关键点和薄弱点,对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客观反映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和业务实施效果。

(二)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评价从财政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部门履职效能等方面对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客观反映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和业务实施效果。

三、评价结论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省贸促会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等级为“良”。

(二)绩效分析

1.财政资源配置。部门预算安排和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任务相匹配,收入统筹管理落实到位、重点项目保障率较高,“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五项费用预算得到有效控制。

2.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和项目库管理规范,预决算信息按规定内容及时公开。制定有各项管理办法及“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建立了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内控管理较规范。政府采购合法合规,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较为规范,资金使用符合预算批复用途。但预算执行进度较慢,未制定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部分项目履约验收工作开展不够规范。

3.绩效管理。部门绩效目标符合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要求,将相关工作分解设置为具体的绩效指标。落实绩效主体责任,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实现全面覆盖,应评尽评。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管理相挂钩工作机制,拟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2025年预算编制。但效益指标多为定性,目标实现程度不易衡量,指标值设置不够科学。

4.部门履职效能。部门重点工作任务均已完成,大部分项目实施效果明显,但项目跟踪推进的覆盖面和持续性不够,商事法律培训、经贸预警、智慧贸促服务平台等工作成效有待提升。经对部门40个项目支出进行自评复核,2个项目等级由“优”降为“良”。

(三)取得的成效

深入推进经贸合作、法律保障、展览展示、数字贸促、企业服务五大平台建设。

一是通过举办“对话山东”系列活动、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大会、山东省国际贸易和投资顾问会议、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组织“山东百企走进东盟”,开展品牌境外推广活动,推动经贸合作平台更加务实有效。

二是落实“一次办好”要求,不断提升审批效率,高水平完成货物原产地证、ATA(暂准进口货物单证册)签发工作。2023年,商法中心签发各类原产地证9.6万份,审核商品备案3356份,签发ATA单证册68份。被中国贸促会授予“全国贸促系统最佳签证机构”称号。

三是举办跨国公司与中国主题展、广饶国际橡胶轮胎展、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组织企业参加韩国大邱国际纺织展、德国科隆亚太资源博览会等13场国外展会,与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引进ACE亚洲餐饮产业展,展览展示平台更加全面立体。

四是推进数字贸促建设,征求国际贸易投资顾问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获省领导批示27次。

五是建设企业服务平台,围绕RCEP政策利用、企业国际经营能力提升等内容举办培训23场,探索“培训+调研”模式,调研成果被省委《今日信息》采用。

(四)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采购合同及履约验收管理有待加强

一是未制定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控建设规范性有待提升。二是履约验收规范化管理不足,缺少对服务质量的实质性验收情况说明。三是合同管理不够规范,存在合同签订不及时、未按合同约定付款的现象。

2.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一是绩效目标值测算依据不够充分,个别指标完成值与目标值偏离过大,效益指标多为定性,目标实现程度不易衡量,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编制报送不及时。二是部门绩效报告评价结果客观性不足,绩效自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自评值填写不精准,指标权重分配不够合理,自评打分依据不够充分等现象。

3.服务企业效能有待提升,项目跟踪推进的覆盖面和持续性不够

一是举办展会活动更多关注现场达成的成交额、意向贸易额,展会结束后未及时跟踪、调度落实情况和为企业提供后续服务。二是外企政策宣传主要通过企业座谈会、发布信息等方式,为外资企业答疑解惑、宣讲政策覆盖面存在不足。三是商事法律培训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在滨州金属板材行业应对经贸摩擦专题培训中,部分线下参训人员专业性不高,非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线上培训效果不理想,观看时间较短。四是经贸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更新速度缓慢。

4.新业态贸易投资促进工作探索不足,数字贸促平台打造效果不明显

一是紧跟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对新形势新业态下的贸易投资促进工作探索不足,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相关活动举办较少,建立的平台不多。二是“互联网+智慧贸促”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平台建设内容、应用和宣传推广效果均未达预期。

四、意见建议

(一)加强政府采购内控管理,规范开展履约验收

一是建立、完善部门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采购岗位风险防控。二是加强采购履约验收管理,强化履约验收主体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对每一项技术、服务、标准的履约情况进行确认,核实服务单位服务质效,对服务质量作出实质性验收说明,并将验收质量与付费相挂钩,根据验收结果进行付费。三是强化采购合同管理,在合同中明确采购标的质量、数量、验收、交付标准和方式。同时,加强合同进度管理,按约定时间节点对阶段性服务工作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和约定付款条件进行资金拨款,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二)充分发挥绩效指标的引领导向作用,不断提升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目标编制水平,有效发挥目标导向作用。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充分反映项目预期产出及效果。二是科学、合理设定指标值。根据考核要求、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历史数据科学设定指标值,提高目标编制的前瞻性,避免出现完成值与目标值偏离过大的现象。三是高质量开展绩效自评。完善收集项目实施成果资料,据实、规范填写自评值,根据绩效指标重要性科学赋分及自评,对未完成绩效指标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织密服务企业网,形成项目、合作意向跟踪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了解企业需求,使服务更加精准

一是建立项目、合作意向跟踪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将贸促活动和捕捉商业机会紧密结合,通过关注行业动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以及市场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贸促活动,让服务用户更好地把握商机,提前布局。二是高效开展外资企业服务,健全企业诉求收集分类、推送处理、跟踪反馈全流程工作机制。三是不断丰富和优化商事法律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企业参与度。四是及时向企业提供经贸摩擦预警信息,提高企业应对经贸摩擦风险的能力。

(四)多措并举助力培育外贸新动能,推进智慧贸促建设,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紧跟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探索新形势新业态下的贸易投资促进工作,加强对新业态的关注,搭建务实经贸合作平台。二是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三是提升“互联网+智慧贸促”服务功能,推动贸促服务数字化转型。四是搭建高质量会展平台,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挥会展先导性服务业功能和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市场扩充优势,通过会展不断地引入创新技术,用创新技术激发更大的生产力,不断提升会展业服务能级,以高质量会展助推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山东省财政厅网站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