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12月25日结束的山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焦用力。今天,我们举行“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到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崔宗涛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祝恩元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晓先生,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鲁刚先生,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先生,介绍山东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崔宗涛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崔宗涛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向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都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省财政厅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集聚政策资源,创新支持方式,积极推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聚焦重大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省级科技资金连续6年保持高强度投入,2024年达到145.2亿元,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强化财金协同,推出“科技财金20条”政策,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向产业链、创新链聚集。二是聚焦重要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8.75亿元,推动工业、环保、能源、物流等12个领域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安排资金6亿元,完善高水平技术改造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安排资金2亿元,实施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5G基站等财政支持政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互促、高效发展。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升级碳减排政策工具,联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每年安排再贷款专项额度100亿元,持续扩大绿色信贷供给。推进绿色政府采购改革,实施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充分发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累计投资绿色低碳相关产业项目355个,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824亿元。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推出27个方面、110项政策措施,对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更加具体的措施和要求。2025年至2027年,省级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左右资金,为全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持。具体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聚力推进科技和产业双促双强。深入推进省级科技资金整合,加大基础和共性研究投入,重点支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成立100亿元规模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和数字经济基金基础上,这次又创新推出“算力券”、元宇宙、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加速园等新的支持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力度,每年支持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支持60个左右重大产业技术突破和重大业态模式创新项目,切实解决产业创新“卡脖子”问题。
第二,聚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一体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企业创新税费优惠政策,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小升高”“创新券”等财政激励,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深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建立“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鲁科投”“鲁科融”政策体系和交流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大力推广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利转化项目建设,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落地和产品应用。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优化顶尖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落实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吸引和培育更多人才落地山东、创业齐鲁。
第三,聚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围绕推动工业体系转型,支持实施新一轮高耗能产业调整,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健全绿色制造政策体系,统筹运用贷款贴息、设备奖补、股权投资等政策“组合拳”,推动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推动能源体系转型,在海上风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开发利用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支持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围绕创新绿色低碳政策工具,积极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全面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开展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健全财政资金“绿色门槛”制度,用好用活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等相关绿色税收政策,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第四,聚力推进体制机制优化完善。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强化国有企业优势资源整合,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政策工具,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更好发挥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围绕支持完善市场体系,实施知识产权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纵深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实现数据资产化、价值化。支持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围绕优化资金管理使用,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保障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完善科技项目投入机制,探索实施“拨投结合”“先投后股”;完善涉企财政资金兑现机制,逐步实现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
总之,这次省里出台的财政支持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省财政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为全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希望广大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做好政策解读,共同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谢谢大家!
李康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新华社记者
财政和金融联动,可以统筹更多资金资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请问省财政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王鲁刚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厅不断创新理财观念,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和财政部门“纽带”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机构、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财政部门与市县基层的联动协作,推进财政、金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融合,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下一步,省财政将着力完善财金联动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一、进一步深化多方协作的机制。发挥财政部门履行省属国有金融企业出资人职责的优势,在资源集聚、政策调控上增强叠加倍增效应。协调指导8户省属骨干金融企业,持续开展“财金联动助力高质量发展活动”,省级协调“财政金融资源”,市县提供“优质企业项目”,共同赋能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上交所、深交所、银行间交易市场等全国性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不断扩大财金联动的“朋友圈”,吸引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落户山东,加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进一步丰富综合赋能的举措。改变传统的财政直接奖补“点对点”支持方式,通过“补、奖、贴、偿、投”等方式,构建多层次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聚力。持续深化财政股权投资改革,不断加大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的财政股权投资力度,以注资引导投资的方式,实现财政资金滚动使用,释放乘数效应。着力提升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运作效能,切实发挥各类基金产品分领域、分阶段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三、进一步发挥市场遴选的作用。注重厘清权责边界,将项目选择权、资金使用权交给市场主体,最大程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决策机制改革,把项目选择权交给股权投资机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项目投资更精准、更贴近市场、也更有价值。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实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以政府信用赋能市场主体,激发各方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活力,加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科技成果转化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请问,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方面,山东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通过科技、财政、金融有机结合,支持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祝恩元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科技、财政、金融的密切协作。省科技厅把科技金融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持续推动科技财政金融结合,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科技财金20条”,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科技信贷、科技股权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创投奖补等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二是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省市风险补偿比例上限提高至90%,配套给予企业实付利息40%、最高50万元的利息补贴。2024年以来,共落实省级风险补偿资金1184.71万元,撬动银行贷款240亿元,服务企业约4300家;为866家企业发放利息补贴7829.3万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0%。三是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变无偿拨付为股权投资。今年以来,遴选88个科技项目,通过“股权直投”“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方式差异化支持,投资达10.7亿元。四是健全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挖掘企业科研要素金融价值,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累计帮助821家企业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约60亿元。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及时跟踪了解企业最新需求,不断提升财政支持与科技创新的适配性,为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效赋能。
一是丰富科技金融支持方式,加强“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鲁科投、鲁科融”服务品牌建设,引导推动“科融信贷”“科融信保”“科融信投”业务开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激发市场化科技金融活力,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
二是探索科技财政金融联动形式,加强科技股权投资“先投后股”“拨投结合”“股权联动”等试点工作,做好跟踪服务、防范风险,更好发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示范撬动作用。试点开展股权联动支持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以省级科技资金为引导,联合省级投资管理机构、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创新突破。
三是升级“科融信”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打通科技型企业数据壁垒,完善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深化“科技增信+产业认定”在科技金融各项工作中的应用,持续盘活企业“科技报表”,探索科技型企业“无担保、无抵押”融资新模式。
山东台综合广播台记者
产业创新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请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推动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何打算?
王晓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财政支持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支柱产业。聚焦传统支柱产业,深入实施技改提级行动,高水平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2024年5月,青岛、潍坊成功创建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每年安排技改资金超过6亿元支持项目建设,实施投资超500万元的技改项目1万项以上。对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
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聚焦9大新兴产业,持续抢抓“新三样”风口,为工业发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加强“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建设,每年统筹省级财政资金6000万元,实施升规纳统分档奖励。聚焦7大未来产业,探索建立财政支持机制,加快培育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烟台东方航天港、潍坊元宇宙等一批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每年省级财政资金统筹超过4亿元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力做强数字核心产业。高标准建设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促中心。面向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认定一批省级“产业大脑”,每年安排2000万元奖补资金,探索“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的数控设备占比达67.9%,居全国第二;13家企业入选数实融合百强企业,居全国首位。
下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支持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聚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运用贷款贴息、设备奖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支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统筹现有产业集群政策,对新建成的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资金奖励,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二是聚力支持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实施一批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工程,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丰富完善元宇宙、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培育建设一批未来产业聚焦、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专业、优势特色突出的未来产业加速园区,择优给予最高600万元奖补支持。
三是聚力支持数字经济培育壮大。积极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支持一批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广项目,每年遴选10个左右工业软件研发推广项目,每个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支持培育一批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
凤凰网记者
山东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发展绿色能源至关重要。请问在能源绿色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山东推出了哪些支持政策?
岳建如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近年来,全省能源行业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今年2月,全省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50%以下;6月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10月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6.90%,历史性超过煤电,跃升为全省第一大电源,山东“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得到标志性扭转。截至11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0790.7万千瓦。
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强有力支持。近年来,我省围绕“财政支持绿色创新引领体系建设”,强化政策引领,加强资金扶持,加力赋能新能源快速发展。
一是支持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分别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200万千瓦、340万千瓦、160万千瓦。2023年、2024年分别组织5个、11个项目申报省级财政补贴8000万元、13287.5万元。2022年和2023年新增规模分别为200万千瓦、211万千瓦,占全国新并网容量的40%、31%,均居全国首位。截至11月底,全省海上风电累计建成并网规模达到542.4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三位。
二是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确定32个项目纳入全省地热能试点工程创建名单,对名单中符合奖补条件的中深层地热能项目,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每口井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明确奖补试点工程名单,按程序拨付资金。目前,6个试点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其余试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三是支持核能应用推广。全国首个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国家电投“暖和一号”工程二期项目获得2022年第三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础设施基金6600多万元。目前,累计新建核能供热主管网83公里,一级换热站11个,完成投资近40亿元。同时,烟台海阳出台核能供暖支持政策,将居民取暖费每平方米下调1元,每年释放红利500万元左右。
下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我省由能源消费大省向现代能源强省转变,为全面落实“双碳”战略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中宏网记者
我们了解到,刚刚发布人提到的《实施方案》涵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绿色采购等很多惠企政策,请问政策受益对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咨询具体政策及其操作方式?
王鲁刚
谢谢你的提问。了解查询相关政策,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门户网站。《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已在网上全文公开,大家可以通过山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省财政厅门户网站进行搜索查询。二是新闻媒体。政策发布后,我们会通过新闻媒体刊发相关报道,对政策内容进行延展解读,大家可以及时关注了解。三是政务咨询。可以通过山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咨询、山东省财政厅门户网站业务咨询模块申请咨询,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此外,我们还在厅门户网站公开了相关处室、单位的咨询电话,大家也可以拨打电话进行详询。
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
我注意到,这次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涉及一揽子高含金量的财政政策,请问财政部门下一步如何抓好政策落实?
崔宗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次省政府出台的实施方案,涵盖税费调节、资金投入、体制激励、政策引导等诸多方面,是一套靶向准、落点实、含金量高的政策“组合拳”。省财政厅将从四个方面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资源统筹,提高财政保障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大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的资金统筹,形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合力。同时,发挥好专项债券、增发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拉动作用,增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财力保障。
二是深化机制创新,提升财政调控力。按照国家和省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部署要求,稳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强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好财政体制“风向标”作用,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将财税利益调节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挂钩,充分调动各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培植优质财源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监督问效,硬化财政约束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配套落实办法,健全财政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1+N”政策体系。密切关注政策执行情况,加大财会监督和绩效评价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发挥实效。
四是加强宣传解读,汇集财政聚合力。以本次新闻发布会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渠道,积极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确保各项政策广泛周知、能享快享,让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发展红利,大力营造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浓厚社会氛围。